香港的電子競技雖然發展得比其他國家慢,但近年已看到香港電競圈日趨蓬勃。各式各樣大型電競比賽於香港舉行,就連外國選手都慕名而來,更有不少選手代表香港出外遠征,使「電競」這個用語除了從年輕一代口中聽到之外,漸漸在大街小巷都可找到它的蹤影。但無奈普羅大眾對「電競」的觀念依然只是蜻蜓點水,仍然將「電競 = 打機」的觀念掛勾,令人對香港電競前途存疑,要令到香港做到「電競全民化」到底是無稽之談抑或近在咫尺?
香港電競環境四大爭議
發展一樣新事物,難免會受到各式各樣爭議,電競來到香港同樣面對以下阻礙,你們又知不知道呢?
- 普遍大眾對「打機」持有負面印象,對中衍生出來的「電競」持有同樣態度,令年輕一輩可能會因受到家人壓力,而對電競相關行業卻步。
- 香港電競環境主要集中於訓練選手為主,但電競相關的後援單位如電競主播、舞台設計、教練等參與單位,就缺乏了培訓及入行途徑,要發展成一個完整的行業尚有困難。
- 本地電競選手缺乏退役後的保障。以韓國、美國等電競已發展成熟的國家為例,會為退役選手提供成為教練、主播等二線電競工作位置,有需要更可以協助選手就讀大學等課程,繼續運用所長推動行業發展。
- 缺乏一個由遊戲官方承認,並由本土自行運作的職業聯賽系統,即使有一班電競選手,都缺乏機會進行定期比賽及提高其曝光率,難以有強大的競爭力推動行業。
政府商界大力推動全民電競
新行業要成功發展,最重要就是要得到政府、商界以及大眾的支持,才得可以長久發展下去。而以目前香港電競環境來說,已經得到政府及商界的大力支持。於財政預算案中,政府撥款一億將會用作發展電競外,更有合辦「電競音樂節」推廣電競文化。而除了電競產品商,近年都有不少新電競公司出現,培訓有潛力的玩家,從而晉身全職選手行列。他們並會定期舉辦一些具豐富獎金大型聯賽,讓大眾知道「電競」其實與運動比賽一樣,都是一門受認可的職業。
普羅大眾難以認同「電競」
但無奈普遍大眾對電競的了解未夠深入,大部分人士依然認為與「打機消遣」分別不大。根據香港青年協會於去年一次問卷調查中,調查 1,407 名 15 至 29 歲青年,當中半數人指出「家人反對」及「社會對電競有誤解」是投身電競業所面對的最大困難,由於「打機」的形象負面,限制行業發展及人才投入,因會玩電競而遭家人冷嘲熱諷;認為「打機無前途」。要令電競做到全民化,最重要就是就是先改變大眾守舊的觀念,讓他們知道電競並非百害而無一利。
改變觀念 打破僵局
以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在街角的足球、籃球場上,就能理解場內的球員以「娛樂」為主,而來到 NBA 、世界盃的球員就是「職業人士」;同樣的情況來到「打機」及「電競」卻得不到理解。坊間大部分的「電競課程」,都以訓練專業選手為主,要求學生面對重複性高、高強度的訓練內容,務求將選手推上競爭性極強的電競舞台中。而香港以體育聞名的南華體育會,與 ER Esport 合辦了與別不同的電競課程,務求打破這個僵局。
由他們舉辦的電競課程,就以中小學以及家長為客群,分成三個不同的級別,向他們講解「電競」與「打機」的分別,務求令到電競更容易得到大眾的肯定。當中令筆者印象深刻的環節,是導師提及要令家長體會到電競選手的辛酸,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嘗試遊戲。
導師以《 Overcooked 2 》為教材,要求學生或家長就算沒玩過這款遊戲,都要「無聲」去挑戰四人合作,結束之後就加以討論引發思考,即使《 Overcooked 2 》並非電競遊戲,但它正如電競遊戲一樣面對重複性高、高強度的訓練內容,兩者對精神及身體也都會造成挑戰。當學生對「電競」有一定認知之後,才去正式教導他們想去鑽研的電競遊戲,以這種由淺入深的課程改變大眾的思維,希望大眾可以將電競項目視作體育運動看待,加以認同,令電競可以於香港全民化。
要離香港電競全民化雖看似遙不可及,但筆者深信只要各界堅持發展下去,當香港電競的配套更加完善,說不定於 2022 年杭州亞運會前,就能得到更多人的肯定,令電子競技在香港可以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