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涯隨無涯,殆也。想以有限的儲存空間(硬碟、雲端儲存)記下無限的慾望(相片、影片、音樂、文件、遊戲之類,Whatever 啦),注定唔死一身潺。近年大家都開始習慣使用雲端儲存工具,遇上系統說一句儲存空間不足,乖乖每月課金十數元買上一百幾十 GB 已可解燃眉之急,再進一步,其實 2TB 也不過是 9.99 美元。只是雲存也有涯,長此下去真係好?
雲存更勝真硬碟
你肯定有試過硬碟儲存空間不足吧,你會選擇刪減/壓縮/整理檔案,還是添置外置硬碟做 Backup?除非你丟得夠狠,不然一想到前者要投入多少心機,相信選擇後者的還是大多數,當然喇,反正都是要花錢,當然是用錢買個方便。不過也就是花錢買個方便的心態,令愈賣愈平的雲端儲存成了真硬碟的代替品。即使買一隻 1TB、2TB 的外置硬碟屬一次性,長遠來說成本還是比較低,但雲端儲存有自行備份的優勢,而且由雲存服務亦有自己的備份機制,比只用一枚硬碟孤本保存更有保障。再說,月費才 10 美元左右,用花在 Netflix 上的錢其實也差不多了。
容量無限網絡有限
雲存很好,又或者是雲存太好,好得,放到 Dropbox、Google Drive、iCloud 等雲存的檔案,用搜尋功能還快過自己管理。其實作為一個雲存垃圾缸,Dropbox、Google Drive、iCloud 等都沒問題甚至很稱職,不過成也雲敗也雲,當電腦連不上雲端,便甚麼都不是。是的,網絡是雲存的限制,而網速就是雲存的樽頸。試過太多次用 iCloud 的桌面功能,網速不足時,一張已同步到 iCloud 的相片,竟然要花近 1 分鐘去重新下載來完成基本到不行的放大預覽,上不到網的話,就更連簡單的一張相片也不能開啟。
這令我對 iCloud 的雲端桌面功能感到猶豫,但問題是不用的話,我根本解決不到系統儲存空間長期只得 1GB 的狀態。再不情願卻也是不得不用,雲存愈來愈像毒癮。Cut 有線也不過是重重門檻吧,但雲存呢,當你的用量愈來愈大,任雲存服務中門大開予取予求,受限於網絡速度,把資料帶走需要負上沈重的時間代價。
以 1000M 光纖寬頻為例,理論上每秒的數據量是 125 MB,下載 450 GB 已經要一小時,2TB,理論上了花上一個下午。理論歸理論,常識是實際網速往往只有一半甚至更少,即是要花上一整天來下載。又不是 BT 時代,這樣花一個夜晚值得嗎?如果當中有 Error?又應該如何自處?再說,如果你是用 2TB 免費百度雲,你是不是應該有隨時更改服務細則的心理準備?
還會怦然心動嗎?
回歸基本步,拯救這些存不下的檔案,還是要靠外置硬碟,又或者是私有雲。不是說雲端服務不好,但你要很清楚想要雲端同步為你提供方便,又抑或是只把雲端當成只求安心的備份工具。講到底,最重要的還是心態,你有看過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吧,一日你沒能放手那些過期已久不再叫人心動的 Windows、Office、Photoshop,噢,還有那些愛情動作大片,一日你都要活在雲存這個看似無限的無間地獄之內。
買硬碟不如買手指?
外置硬碟在價錢、容量上有優勢,但從體積出發,高容量 USB 手指也可以是舒緩問題的方法。主流以 128GB 手指性價比最高,幾百元已經有交易。市場上亦有 256GB、512GB 產品可供選擇,索價高一點但仍算在合理水平。
用雲不如用私有雲
雲端服務的選擇不少,但有幾多個你有信心能一生一世?更重要是雲存不死,但條款可變,Amazon Cloud Drive 曾經也說過可以無限到永遠,但那個服務計劃不到一年已經要終止,還要用家 180 日之內也存檔搬家。所以說,雲端的安全性,有意就如「心口寫著勇字」那麼薄弱。用 NAS 建私有雲/混合雲吧,可以混合雲端和硬碟儲存的優勢。Synology、ASUS、QNAP 都不難找到相關的 NAS 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