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聆聽孩子真正需要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1a274c73967284329cbeadb345041edb8d58426b.jpg

    這裡是大約三至四歲的體育班,看似是第一堂,因為家長和小孩對場地都顯得陌生。時間到了,小孩要和家長分開時,有位女孩突然在嚎啕大哭,嚷著要「媽媽抱,媽媽抱」媽媽初時未有理會,打算半推半就地送女兒去排隊,但女兒仍然堅持原地。

    眼見其他人差不多準備就緒,媽媽心開始焦急,便跟孩子說「快些給我企好,你看!其他人都已經準備好了」。繼而,小孩繼續聲嘶力竭地吵著,也開始用手腳纏著媽媽不放。口裡說著「我要走,我唔上堂」令媽媽尷尬不已,而其他人的視線也開始注視著。為免影響他人,媽媽只好將孩子抱到一邊,看似說教,好久也未見歸隊。

     

    用心感受孩子們說話意思
    媽媽眼中,孩子不合作、不順從。看真的,孩子表面的反應是在表達他在情緒上遇到不安或恐懼的警號。孩子由於可運用詞彙不多,孩子只能做簡單言詞表達,因此要明白他們所想,除了用耳朵,還得用「心」。孩子的需要,除了日常生活的起居飲食,心理方面包括安全感、關愛、能力感、自主、認同感都是基本需要。如孩子的需要未被滿足,便會自動啟動防衛機制,並且爭取他的自我觀念,令自己感到安全以及達至心理平衡點。

    在這個例子,三歲小女孩的簡單句子「媽媽抱」很可能在表達「缺乏安全感,需要關愛」的需要,而當需要被忽略時,她便用更激烈的聲線和身體動作去達到目的。如家長能蹲下來,看看孩子的眼睛,從這對靈魂之窗不難看見孩子的無助和恐懼。由此可見,她的情緒波動是可以理解和體諒的。

    她或許在告訴媽媽:「我很恐懼,這裡十分陌生,請你抱起我令我感到安全。」家長可先抱起孩子,給予愛和安全的感覺,並且告訴她:「我聽到你想媽媽抱,因為這是第一次來這裡,是嗎?媽媽也是第一次呵,放心很安全的,媽媽一直在旁邊等你。」相信孩子的情緒會較易平伏下來。

    當下次遇到孩子扭計時,嘗試靜一靜,閉起眼睛,用「心」細聽,言語背後,孩子想告訴我什麼需要呢?

    Profile
    王婷欣(Tammy)
    英國註冊遊戲治療執行師
    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期後進修兒童心理學,育有一子。Kid Soul 遊戲室創辦人,提供遊戲治療服務,並於學校擔任義工。近期將煮食元素加入遊戲治療當中,致力支援和關愛兒童的心靈需要。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