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w][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 [/row]
矽谷競爭大 創業難發圍
除了創業比賽吸納創業者,亦有美國創業公司看中法國的優勢。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業公司 Snips 本身在美國矽谷發展,後來全體遷移到巴黎。其營運總監 Yann Lechelle 直言,法國開發和研究人員的成本比矽谷低得多,人工智能講求數學學問,該國不乏博士級人才。加上美國同業競爭大,做人工智能項目的創業公司比比皆是,難在那邊突圍。該公司去年獲 560 萬歐元種子資金,由美國投資公司 The Hive 領投,BPI France 和法國富豪 Xavier Niel一同參與。Lechelle 相信,在美國籌得這數目種子資金或有難度。
在尋找風險資金上,獨角獸 BlaBlaCar 的聯席創辦人兼技術總監 Francis Nappez 稱,現在情況比早年好得多。該公司在 2006 年成立,分別在 2012 年、2014 年和 2015 年完成 B、C 及 D 輪融資,早期的融資主要來自美國投資者。他補充,當時尋找本土和歐洲資金遇到挑戰,只好到美國,礙於文化和背景不同,難以打動投資者,幾經說服才獲注資。「近兩、三年情況有改善,創業公司不難在國內找到投資者,而且估值不錯。」
欠上市環境 獨角獸往外走
儘管法國動用國家資源推動創業環境取得一定成效,培育獨角獸,卻欠本土創業生態最後一環,讓創業公司上市或出售,以便投資者退出,創業公司才可獨立發展。
近年不少法國創業公司獲收購,以當地風險資金公司 Partech Ventrue 有分參與投資的創業公司為例,今年初有廣告計價平台 alephd 獲 ALO 收購,去年有流動程式效能分析方案 Pulse.io 和酒店房間計價系統 PriceMatch,分別被 Google 和 booking.com 看中;2014 年亦有餐廳訂位流動程式 LaFourchette 和商業智能分析方案 Jaspersoft 被 Tripadvisor 和 Tibco 收購。另有成功上市例子,如去年熱線中心方案 five9 在納斯達克掛牌;動作感應器生產商 InvenSense 在2011 年到紐約交易所上市。
無論是收購或上市,最終目的地都在美國,不留在法國或其他歐洲市場。Partech Ventrue 市場總監 Marie Raichvarg 直言,當地資本市場確實仍有不足,有待發展,到美國上市或被收購,只是出路之一。獲投資回報再投向本土市場,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創業生態才是目的。
創業救經濟
法國科技創業近年發展迅速,受惠於政府牽頭,引發私人投資者建立融資市場、培育計畫、共用工作空間等的創業生態。據了解,新一輪 French Tech Ticket 正在接受報名,香港創業公司或可考慮前往發展,尋找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法國 STARTUP 系列】
只有一個掣的流動裝置
神奇畫板 紙上畫APP上現形
IPHONE都用得嘅無線充電板
暖爐內藏雲端伺服器
只有一個人聽的喇叭
© 2020 Plug Media Service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