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憤怒多面睇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3928c4729e79972c9e9f9a1132e9105715041c30.jpg

    當我們聽見「憤怒」,大多數人都會把它當作一個負名詞語,因為它好像總是帶有侵略性和破壞性的後果。面對孩子憤怒時,有人選擇冷淡對待,讓時間沖淡憤怒的情緒;有人會被觸怒,繼而表現得比孩子更憤怒,以高壓手法抑制孩子的行為以及感受。

    在探討合適的方法前,讓我們先了解「憤怒」的描述。「憤怒」本身只是一個情緒的描述,像「高興」、「恐懼」、「內疚」、「焦慮」、「尷尬」等。然而,不適當地表達這個情緒,影響個人或令身邊的人受傷害,才算是攻擊性(Aggression)。由於攻擊性行為變成憤怒的結果,令人覺得他們總是對等的。但其實兩者是有分別的,憤怒本身是中立的而攻擊性卻是負面的。

     

    憤怒背後的需要
    我們了解,人的行為是基於生理或心理的動機。這樣的動機成為影響我們情緒的驅動力。鑑於此,當我們這些需求和慾望受挫,我們會感到失望;而失望的感覺未能抒發和被接納時,我們感到生氣。以一位六歲小孩因得不到玩具而大吵的反應為例;孩子的心理動機是渴望被愛,享有生活的樂趣。他認為如果父母愛他,便會買他一個玩具。然而,當事件發生,父母不給他買玩具,他的結論是「我不被愛了」,他將沒有生活樂趣。此時,他感到傷害、失望,最後以憤怒和攻擊性行為呈現。

     

    正面地回應
    在這個例子,由於孩子將玩具和「被愛」聯繫了,父母看見孩子憤怒時的第一句對話可以是「爸媽愛你」(令孩子感到被愛,滿足他的心靈需要),繼而道出他的感受「我看見你因為沒有玩具而感到不愉快」。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你接納他的感覺,同時讓孩子了解他的情緒是不愉快、失望,而非直接地到達憤怒的地步和大吵表達。當孩子的情緒較為平伏,才適宜說教,傾談,並且為未來設立清晰而雙方接納的界線。

    當然,這並非一朝一夕可達到,卻需要父母長時間培養。日子有功,當孩子逐漸了解自己在甚麼時候和為甚麼憤怒,他們便可選擇如何表達這個情緒。這也可以解釋為何一些小孩好像沒有脾氣的,而有些小孩卻經常大發脾氣吧。

     

    Pofile
    王婷欣 (Tammy)
    英國註冊遊戲治療執行師
    英國註冊遊戲治療執行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期後進修兒童心理學,育有一子。Kid Soul 遊戲室創辦人,提供遊戲治療服務,並於學校擔任義工。近期將煮食元素加入遊戲治療當中,致力支援和關愛兒童的心靈需要。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