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特別是孩子們,視覺是吸收最多訊息的媒介。因此,父母如講一套,做一套,孩子便容易產生混淆,更可能是相信看到的,多於聽說的。其實,父母的一舉一動,都不期然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年紀小時,未必理解甚麼是孝順、誠實、關心、堅毅,但都將所有「畫面」上載到大腦之中,保存起來。當孩子日漸成長,所學的字彙便像「字幕」般聯繫到之前的畫面,作出有效解釋。
看到和聽到的行為
父母要求孩子孝敬父母,但其實當孩子看到父母怎樣對待公公婆婆、爺爺嫲嫲,就是最有效的教育。如果父母對長輩呼呼喝喝,無禮貌,甚至互數不是時,子女根本看不到父母的良好示範,只是反面教材,令子女無所適從。筆者兒時也深受父親的影響,體會父親作為長子對嫲嫲的孝心,對兄弟的包容,寧願自己節約一些,也要買好東西給他們,不斷犧牲,總要令上和下陸。筆者也因此自覺孝順父母是應該的,而且學到如何正面看待及愛護家人。
沒有人在的時候…
記得有個故事「沒有人在的時候」,述說有人在的時候,麥嘜把橙皮放進垃圾箱裡。沒有人在的時候,麥嘜也把皮放進垃圾箱裡。有人在的時候,麥嘜專心溫習功課。沒有人在的時候,麥嘜也專心溫習功課。委實,父母要學會說到做到,表裡一致,不論情況如何,都要堅守自己的信念。不能說趕時間就妄顧安全,開快車,衝紅燈;一邊教孩子不要貪心,一邊卻取去公司的文具,餐館的牙籤及紙巾。這樣,孩子只會學到在不同的時候展現不同的行為,而不是貫徹始終的良好品格。
良好品格的建立是一個內隱的學習(Implicit learning),是長期模仿、觀察,內化的結果,它是個潛移默化的歷程,因此,父母的身教有決定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