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卡車聯 貨車託運服務更透明

    Eric Chong
    Eric Chong
    商業・科技・創業・編輯

    幾位在物流業待過多年的業界人士,看到中港兩地的託業的問題,決定利用創新技術作出改善。開發網上和流動平台卡車聯(36Link),專做卡車貨運管理,將貨車司機、運輸公司和託運者帶到平台,改變運輸業的現況。
    卡車聯現在只做 B2B 業務,跟其他輕型貨車召喚平台不一樣。創辦人之一的黃禮堅認為,貨運業不是即時需求,大多早有安排,託運者通常會跟運輸公司預約,代為安排司機。故在創立卡車聯的初期以按需服務為目標。
    到去年 11 月推出服務後,卻發現市場不太受落,原因之一是工廠的貨運大多採用合約制,不會逐次叫車。於是迅速擴闊卡車聯的服務,提供端到端貨車管理,託運者從合約投標、車隊,以至貨運過程均可在平台上處理及監察。此平台不單讓託運者有更多運輸公司可選擇,亦令行業運作和收費變得透明,同時讓不同規模的運輸公司有平等機會接觸客戶。
    [row][double_paragraph]

    卡車聯設司機用流動程式,接收和更新運輸公司派出的訂單。
    卡車聯設司機用流動程式,接收和更新運輸公司派出的訂單。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透過流動程式匯報位置,讓託運者可實時查閱貨物去向。
    透過流動程式匯報位置,讓託運者可實時查閱貨物去向。

    [/double_paragraph] [/row]
    端到端貨運管理
    卡車聯將投標過程搬到平台上,運輸公司可直接上載試算表報價投標和收標,亦可在網上入標。託運者更可邀請之前從未合作過的運輸公司入標,比較同一路線不同公司的標書內容,方便作出選擇。
    該平台還包括司機的流動程式及車隊管理系統,以便在貨運途中作出監測。黃禮堅指出:「整個託運過程可在平台上查看得到。每完成一個運送程序,如接到訂單、提貨、開始運送等,司機在流動程式內向左一掃,即向系統更新狀態。司機還可透過程式申報開支,如泊車費、燃油、隧道費等,直接計入管理平台,日後連同薪酬發還,有效減少大量會計工作。」
    港中反應大不同
    本地的陸路貨運大多涉及港中兩地,卡車聯同時發展大陸市場。但黃禮堅直言,跟兩地的運輸公司接洽時,反應截然不同。香港公司態度較保守,反而大陸公司對方案感興趣,甚至主動要求服務。他解釋,香港的物流業幾近飽和,運輸公司客源穩定,缺之擴張業務的動力,加上貨車司機人手不足,擔心採用系統後,強迫司機轉用新平台會引發離職潮。
    相反,大陸的貨車司機供應過盛,運輸公司希望採用流動技術管理和調配司機。而且大陸的司機和運輸公司早已轉用微信聯繫,適應流動程式環境,平台更有效管理雙方通訊。因此,推出至今三個多月,獲五十多間公司採用,大部分屬中國客戶。
    司機透過程式輸入運送過程的額外成本及開支等,可簡化運輸公司的會計工作。
    司機透過程式輸入運送過程的額外成本及開支等,可簡化運輸公司的會計工作。

    不放棄香港市場
    不過,黃禮堅表明不會放棄香港市場,反而順應市場需要,積極開發中港兩地跨區貨運。目前主要有三大市場機會:集運、展覽會和冷凍物流。
    「中國的電子商務盛行,如淘寶的集運服務港人甚為受落,但香港的集運公司只會聯絡少數運輸公司。另外,香港的展覽會亦不乏大陸企業參展,不時要運送大量物資到香港。卡車聯可幫助這兩類的市場,相關公司在日後招標時有更多運輸公司可選擇。」
    至於冷凍物流則針對本地市場。「香港備有凍櫃車隊的運輸公司為數不少,但業界通常只光顧常用的幾間。原因不外乎欠缺聯絡,局限選擇。平台可為他們找到更多低成本和服務貼近需要的運輸公司。」
    為加強貨車司機、運輸公司和託運者的關係,卡車聯下一步將加入業內社交網絡功能。黃禮堅稱,每間運輸公司自設專頁,並由託運者評分,日後尋求合作時,可根據前客戶的評價作參考。不過,運輸公司卻不能借平台,直接聯繫託運者,避免後者被廣告招攬。
    黃禮堅指出,大陸的貨運業雖大,卡車聯仍會開拓本港的運輸市場。
    黃禮堅指出,大陸的貨運業雖大,卡車聯仍會開拓本港的運輸市場。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