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及9日在香港舉行的電動方程式賽車 (香港Formula E) 相信會讓一班喜歡攝影的朋友躍躍欲試。雖然大家或者會在電視上看到很多精彩的賽車比賽,但要進入賽道拍攝又談何容易? 從事賽車攝影超過20年的攝影師Ian Mar(馬Sir),去年成立了賽車攝影協會,為有興趣參與賽車攝影的朋友,提供工作坊和賽車場進行實地拍攝訓練,這次他為我們分享一些賽車攝影的心得。
從基本功練起
攝影的基本功,不外乎是手持相機的方法、構圖、對焦與及快門的掌握,這些可以通過日常練習,應該可以訓練得到。但賽車攝影不同的是,攝影者必需要對賽車運動的比賽規則、流程、安全事項要有認識及嚴格遵守大會的規定。同時要充分了解場地、賽道,例如要知道不同類型的賽車對於彎位的處理等等,當然一般人很少有機會接觸賽車,更遑論要了解賽車攝影的種種。
所以馬Sir才想到成立賽車攝影協會,希望透過工作坊和實地練習,去培訓賽車攝影的人才。協會成立雖然未夠一年,但已經多次帶同學員到珠海及馬來西亞的賽車場拍攝車隊的練習與及實際比賽,當中也有不少值得跟大家分享的。
攝影師眼中的「戰馬」
賽車攝影很講究靈活性,所以裝備會以高機動性為優先,馬Sir會要求學員在不使用腳架的情況下手持拍攝。鏡頭配搭盡量以只以一機一鏡。
當然,很多人都以為賽車攝影是愈高級的相機,焦距愈長的「大砲」才是無敵的。不過,馬Sir就表示,主機方面他會建議用APS-C的相機,因為在焦距上APS-C 會有1.3 ~1.5X 的放大率,對於遠攝會比較有利。賽車場上會有很多突發的情況,例如甩尾、爆軚甚至撞車等等,相機有較高的對焦及連拍速度,當然更容易捕捉瞬間即逝的畫面。不過,器材的質素高低反而是其次,觸覺和努力其實更重要。
馬Sir記得,有一位學員他本身是喜歡拍攝巴士的巴士迷,手上的相機是一部入門級的Nikon D5100,鏡頭亦不過是一支天涯鏡,他因為擔心不能拍到像樣的作品,所以一直愁眉不展。當他跟隨馬Sir來到珠海的賽車場拍攝車手的練習情況。馬Sir了解過他所使用的相機及鏡頭之後,就安排他在一個彎位守候,並教導他怎樣去構圖及運用快門,教他怎樣發揮相機和鏡頭的長處,結果在反反覆練習下,他成功拍到電單車入彎的畫面,成功完成馬Sir給他的功課。
馬Sir更表示,有些學員一聽到可以到海外練習,就立即跑到旺角去買了一支150~500mm的「大砲」回來,但其實不一定要用最長焦距的鏡頭才是好,特別是在賽道上拍攝,太長焦距反而會限制了取景及構圖。以他個人經驗,其實大部分情況下100~200mm左右的焦距已經足以應付大部分情況,當然如果大家只能擠在看台上拍攝,就可能需要焦距再長一點的鏡頭。
香港曾是賽車英雄地
7-80年代,石崗機場因跑道被用作難民營而停用,而停機坪則成為了小型賽車場及房車賽的短途計時賽賽道,在30多年前,石崗一度成為香港車手爭逐澳門大賽的訓練場。但隨著難民營關閉,石崗機場重新交由軍方管理後,香港正規的賽車活動亦畫上句號。
Ian Mar
從事賽車攝影超過20年,是香港知名的賽車攝影師,曾為多個汽車品牌及香港多家本地汽車雜誌拍攝賽車比賽,足跡遍佈全球。近年成立賽車攝影協會,為培訓本地的賽車攝影師而努力。
賽車攝影協會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MPA-%E8%B3%BD%E8%BB%8A%E6%94%9D%E5%BD%B1%E5%8D%94%E6%9C%83/83475125996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