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和機器變得愈來愈相互關聯,智慧城市應運而生。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醫療和智能建築等等而成的智慧城市,使基礎設施和工廠智能化,讓工作環境更環保,更安全,更有效率。雲端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讓我們對每一個設備有更好的控制和監管,使我們能夠從歷史數據中總結而定的模式,對未來進行預測和規劃。
不少研究均指出,要了解每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看看其機場的情況便可,若然是真,香港便有難了,事關號稱航空界奧斯卡的「Skytrax」,由全球旅客票選去斷定機場排名,剛公布了 2017 年的排名,香港的排名已經今非昔比,幸好還守到第 5 位;相反,新加坡樟宜機場,由 2013 年起已連續五年高踞榜首,他們擴建改善工程可謂一浪接一浪,據了解,他們在 2020 年將會完成建造 Terminal 5,面積將會是現時樟宜機場的一倍。其實,新加坡樟宜機場跟其他機場大同小異,但只要細心觀察,其優勢便顯而易見,事實上他們運用大數據打造智能機場,到興建新客運大樓計畫,解構新加坡機場如何多管齊下提升服務質素,保持世界第一效率和競爭力,更重要是他們已經銳意投資在資訊科技項目改善服務,發展智慧機場。
所謂智慧機場(Smart Airport)的概念提出已有時日,但目前在其定義方面還只有一些基本理念,尚未在業內達成完全的共識和統一規範;一方面是因為訊息技術的更新換代迅速,不斷有新的理念和技術應用於機場,使得智慧機場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更新和擴展;另一方面,因為機場是一個涵蓋多類人員與空間的巨型複雜基礎設施,不同的從業人員會從不同角度對智慧機場進行解讀。
從建立智慧機場體系的角度而言,智慧機場就是運用訊息和通訊技術手段,對航空公司、旅客、航空器、航班運營、地勤服務、候機樓商業、安全防護、聯檢單位等運營單位的各項關鍵訊息進行感知、辨別、分析、判斷,從而對機場在安全保障、運行管理、物流、服務及商業方面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
公平一點,香港的機場並非完全原地踏步,但可惜是以龜速發展,例如香港國際機場已於去年設立創新中心,與本地公司和研發機構合作,研發協助機場運作的創新技術。當中,由香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開發的無線射頻識別(RFID)行李處理系統和回應碼兩用閱讀器系統,縮短了旅客登機登記時間,令旅程更暢順。總結,香港若然要積極發展成為智慧城市,一個智慧機場是不可或缺,重要是需要一套清晰而帶有願景的策略,否則我們不難在 Skytrax 排名跌出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