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技角度而言,是次施政報告較為有新意的地方,應該是提出建造「聰明城市」,並以東九龍作為試點。據筆者所知,所謂「聰明城市」,應與其他國家或地區提出的「智慧城市」構思是「同出一徹」。
近年全球不少政府都銳意打造「智慧城市」,歐美多地如倫敦、巴黎、紐約以至鄰近台北都作出不同的嘗試。曾經視香港為宿敵的新加坡更在去年六月宣布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智慧城市,運用智慧科技來連結公共建設、工作環境及休閒娛樂。
要打造成為智慧城市,網絡連結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去年愛立信(Ericsson)公司公布了最新的《網絡社會城市指數》,針對全球 40 個城市在資訊及通訊技術的可持續性和發展方面的表現、挑戰和機遇進行評分,為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作出啟示。根據去年的評分,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蟬聯第一名,而第二名到第十名分別為倫敦、巴黎、新加坡、哥本哈根、赫爾辛基、紐約、奧斯陸、香港以及東京,至於台北市則排名十三名,略遜於第十二名的南韓首爾。此外,該報告亦窺探了各城市資訊及通訊的使用成熟程度,及與社會、經濟、環境等發展之間的聯繫。
發展智慧城市固然不是空談,需要全面的長遠發展策略包括都市規劃、公共服務整合等,當然少不了城市生活的安全與保障。智慧城市不單只靠物聯網、雲端運算等新一代的訊息技術應用,更重要是通過知識型社會的優勢去推動創新及應用,鼓勵市民開放創新為整個城市創造可持續創新生態,透過人力和社會資源,以及在交通、訊息及通訊基礎設置上的投資去推動可持續經濟增長和提升生活質量。
筆者綜觀多國智慧城市的發展,筆者歸納幾個重要元素,包括︰(一)智慧城市的建造以資訊科技應用為主,可算是城市資訊化的進化階段,當中涉及資訊技術的創新應用,並以物聯網、雲端運算、流動科技及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為核心;(二)智慧城市是一個複雜的系統,而資訊技術與其它相關資源需要定期優化配置,才能夠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運行;(三)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興模式,主要持分者是政府、企業及市民,而結果涉及城市生產力、生活方式的變革、提升和優化,務求為人類打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有一點是不容忽視,智慧城市需要極有誠信及極高透明度的政府,獲得巿民的信任和參與後,才能夠發揮其優勢。整個構思涉及市民每天活動的數據,當中包含大量個人資料,筆者認為特區政府若要建造「聰明城市」,首先要得到市民對政府的信任,釋除相關疑慮,否則將可能變成「更新智能身份證事件」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