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 是嵌入式 SIM 卡,可讓用戶在不需更換實體 SIM 卡的情況下,切換不同的流動網絡計劃,其優點包括節省空間、方便旅遊,並支援多個號碼等。eSIM 是由 GSMA 協會於 2014 年推出的新一代 SIM 卡規格,並在 2016 年制訂適用於智慧手錶、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等裝置的 eSIM 遠程設定規範。目前,全球已有超過 100 個國家和地區的電信運營商支援 eSIM 服務,而一些主流的智慧手機品牌,如 Apple、Samsung、Google 等,都推出了支援 eSIM 功能的智慧手機。那麼,為何中港澳三地的手機仍然採用傳統的 SIM 卡作為標準呢?
中港澳地區的用戶或沒有太大動力使用 eSIM,因為他們不需要經常切換不同流動網絡計劃。相反,他們或更喜歡使用實體 SIM 卡,可以方便他們更換手機或轉換號碼,而購買或者申請新的 SIM 卡相當方便,基本上可以即時取卡。外國則多以網上申請再等待郵寄 SIM 卡再開通服務,需時數日至一周。此外,中港澳地區的流動網絡覆蓋範圍廣泛,不似外國要經常更換網絡以配合接收表現,加上可以透過 Wi-Fi 上網因此使用 eSIM 帶來的便利並不明顯。
中港澳三地的電訊商需要遵守一些法律規定和技術限制,才能提供 eSIM 服務,例如在中國大陸,用戶需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證件和人臉識別等資料,才能申請 eSIM 號碼;香港和澳門,雖然部分智能手機型號支援 eSIM 功能,但需要使用特定的電訊商。這些法律規定和技術限制可能會增加電訊商和用戶的成本,而且欠缺使用便利和充分
發揮其優勢,影響 eSIM 使用普及率。
中港澳地區的電訊商或欠缺競爭力和合作動力推廣 eSIM 服務,如果電訊商提供 eSIM 服務,或會降低用戶轉換流動網絡計劃的障礙,從而增加競爭壓力和流失風險。另一方面,若電訊商欲提供跨國或跨地區的 eSIM 服務,可能需要與其他電訊商建立合作關係和共享資源,這或涉及複雜的商業協議和技術標準。因此,估計電訊商寧可選擇維持現狀,而不願冒險推出 eSIM 服務。
eSIM 是新興的 SIM 卡技術,具有一定的優勢和潛力,但中港澳地三地仍然採用傳統的 SIM 卡作為標準,估計由於市場需求不足,且受法律規定和技術限制,缺乏競爭和合作等因素,令其裹足不前。未來,隨著 eSIM 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以及用戶需求和習慣改變,中港澳地三地的手機會否跟隨全球趨勢,採用 eSIM 作為標準,我相信只是時間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