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新登記私家車現約有七成為電動車,意味駕駛者對公共充電器有很大需求。不過據環保署資料顯示,各區公共充電器數量相當不均,最多及最少地區數量相差逾 1,400 個。不少車主難以在本區找到充電器為車輛充電,這對於電動車的普及或會構成影響。
根據政府數據,截至 2025 年 1 月底,香港整體電動車數目為約 112,000輛,佔所有車輛總數約 12.4%;而公用的公共充電器約有 10,400 個,平均每 11 架車爭 1 個充電器。
當然如將 10,400 個充電器,按地區人口比例,車輛數目來分佈,理應問題不大。但根據數據顯示,10,400 個充電器中,有 7,900 個是屬於私營機構營運,當中有一定數目是 Tesla 所興建,但目前 Tesla 的充電器還未完全開放予其他品牌的電動車使用,所以實際公共充電器的數目會比 10,400 為少。
本港公共充電器分佈不均,其中充電器最缺乏的區域為大埔區,只有 277 個充電器,而人口多達 50 萬的屯門亦只有 279 個。至於全港公共充電器最密集的地區是沙田的 1,695 個及觀塘(包括九龍灣)的 1,545,單是兩個區就佔了全港公共充電器的 30%,可見充電器分佈不平均的情況相當嚴重。
到底電動車和充電器的比例有多失衡?我們就以人口約 50 萬的屯門作例子,屯門人口約佔全港人口的 6.75%。如果以相同比例去劃分 112,000 架電動車,即 7,560 架,以目前屯門區只有 279 個公共充電器,即平均 27 架車去爭一個充電器,以此數字推算,在屯門要為電動車找充電位似乎不太容易。
團體指,政府應考慮撥地去增建公共充電設施,以滿足電動車的需求,例如北區及元朗等鄉郊地區充電設施較少,該區駕駛者會較依賴公共充電器。政府需知道各區情况去調整分佈,以免像沙田跟大埔那樣失衡,並建議各區議會應協助政府就電動車議題蒐集資料,以了解不同地區情况,方便日後統籌電動車發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