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STEM in Life】從《爸爸》電影看超架構組織能力

    STEM Sir 鄧文瀚
    STEM Sir 鄧文瀚
    現任香港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客席講師,亦曾任香港浸會大學客席講師,早年任教小學 獲選為傑出 IT 教師獎教師。現任亞洲兒童教育協會名譽會長、香港小童群益會創意社 區中心STEM 教育顧問、兒童脊科基金會董事會教育顧問。 歷任多季 ViuTV 兒童節目《STEM 精讀班》主持,節目獲得由新加坡媒體發展管理局(IMDA)主辦的亞洲學院創意獎(Asian Academy Creative Awards)香港區最佳兒童節目。現於 NowTV《STEM 獎勵計劃》擔任顧問。曾於 TVB 兒童節目《ThinkBig 天地》的《STEM出創意》任嘉賓主持。 近期嘗試多項跨界合作,推動香港 STEM 發展,擔任科普漫畫《STEM 少年偵探團》、《STEM A+ 特攻》、《CMS 天文調查隊》總監修及著作《玩轉 STEM.拆解 12 款玩具的科學原理》、《STEM 嘉年華.發掘遊樂場中的趣味科學》及《兒童地方誌》。2024 年獲選第 21 屆「十本好讀」小學生最愛作家。

    最近有幸欣賞到一齣電影《爸爸》,電影故事是改編自 2010 年荃灣享和街弒母殺妹案,故事講述由劉青雲飾演的阮永年(爸爸),被有血緣摰親(兒子)奪走了生命的摯愛(妻女),令他既無法憎恨生者,更無法忘記逝者,唯有回憶與幻想相濡以沫,讓永年在迷茫的生活中找到一些真實感,縱與兒子一窗之隔,永年比以往更努力活得像一個「爸爸」。

    電影《爸爸》劇照。

    電影中是運用四位家庭成員的角色分別陳述故事,當然每個演員都演䆁得很出色,所以能夠令觀眾感受到四位家庭成員角色各自的心情變化。當中有一幕爸爸與兒子的對白,就令我印象極之深刻,場景大約發生在 2003 年,兒子同爸爸講想要買一台能夠拍照的新手機,可是爸爸的回應是二合一產品不一定好,電話就電話,相機就相機,兩樣沒有間係的物件夾埋一齊有何好呢?

    電影《爸爸》劇照。

    兒子聽到這番話之後,心情就變得十分低落。雖然如此,爸爸卻購買了一台價值約四千多元的數碼相機,可惜的是爸爸是不知道兒子想要有拍照功能手機的原因。

    電影《爸爸》劇照。

    從這一幕中可見爸爸與兒子兩代人所接受新事物的程度都不同,兒子所處於的學習階段正正是數碼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隨着電子教學的盛行,學生對使用數碼相機及利用電腦瀏覽照片或影片是一件平常事,對學生們來說流動電話結合拍攝功能只不過是多元化的數碼科技之一。

    而爸爸在學時代所接觸到的電器產品大多是單一功能,電話就只是話音通訊,相機作用就是拍攝照片,加上爸爸年代所出現最先進的「二合一」產品,就是結合電視機和錄影機於一身的「二合一錄影電視」,其他「二合一」產品就有二合一洗頭水及護髮露和二合一即沖咖啡。

    將電視和錄影機結合的 2 合 1 電視,好處是省位方便,但缺點是電視和錄影機都只提供最基本功能,令人有 「2 合 1 都沒有好東西」的錯覺。

    當時的「二合一」產品主要概念是要方便和慳位,質素未必夠好,令他會產生錯覺。但這些「二合一」產品都包含著「傳統」加「創意」的超架構組織能力,這亦都是廿二世紀十大未來工作技能之一。

    以往不同產品都會以 2 合 1 型式推出新產品,出發點就是方便消費者,所以「整合」的都是相關功能。

    若果從爸爸年代角度看,他是見證著由黑膠唱片機、錄音帶機、CD 碟機的個別機種結合的組合式音響,可能全都是由音響器材組合而成就不成問題。在爸爸的角度可能會覺得手提電話是通訊產品,相機是攝影產品,兩者不屬同類,則組合起來就有機會出現問題。

    8-90 年代興起的「迷你音響組合」,從以往散砌的 Hi-Fi 音響,慢慢整合成數件,甚至結合 CD、卡式錄音帶、收音機的一體式系統。

    有這種的想法是很正常,如果爸爸想到手機和相機在 2003 年已同是變成數碼產品的話,可能接受程度會大大增加。

    20 年前,誰想得到當時最先進的手提電話,可以和相機結合?
    自流動網絡由 GSM 轉至 3G ,加入無線數據,手提電話就開始加入相機鏡頭,拍攝數碼相片作 MMS 傳送用。

    現在就快踏入 2025 年,正正是多元化及多功能的數碼科技時代,能夠進行拍攝、對話、視訊、上網、睇片、打機、遙距操控等多功能智能手機已經變得很普及,就連單一功能的數碼相機亦變得專業人員或者對攝影有高要求的人使用。學生們的學習,也由電子學習逐漸轉化成多元的 STEAM 學習,以接觸新科技和新技能,新生代小孩一出世就面對著各種嶄新的數碼科技產品,互聯網上亦擺放著海量的多樣化的知識性內容供學生隨時瀏覽自學。另一方面,再新的 AI 人工智能、無人駕駛、自動化機械人等急速發展。完全生活於 AI 的下一世代,回看現今科技,可能也是另一段數碼鴻溝。

    作為父母或老師們一定要改變傳統和保守的思維,而是要給予他們平台,讓他們有機會接觸科技、學習科技、應用科技,甚至創造科技,同時亦要同步引導他們培養良好的心身健康、個人修養、資訊素養、媒體素養和數碼科技素養,這樣才是真正的幫助下一代迎接及配合新時代發展和演變。

    STEM Sir 參與創作的 STEM 科普漫畫 — 《STEM 少年偵探團》最新第 5 期,以及全新作品 《STEM A+特攻》第 1 期經已出版,歡迎到各大書店,或 Playit.hk 網店購買。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