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險為夷靠合作
至於另一款機械人小蜜峰也面對多項挑戰,原來某些機件使摩打在運作時嚴重發熱,於是張昊晟便在心中盤算更換摩打。經過三個回合,加上整個團隊通過換摩打的決定,於十五分鐘的休息時間更換摩打。

由於小蜜蜂的摩打設於底部,加上大部分藏線都在機身下方,有些同學負責在更換摩打時捧著小蜜蜂,有些同學就負責轉開鏍絲進行更換,張老師形容此狀況活像一級方程式比賽中,替賽車換輪胎的過程。經過第一隊與第二隊互相較量的回合之後,輸了的第一隊並沒有鬆懈,反而繼續留意其他隊伍的比賽策略,與第二隊的同學互相討論,發揮到齊心團結的精神,難怪馮老師認為獎項屬於兩隊的同學。

獲獎後繼續奮鬥
張老師表示欣賞學生們的合作精神,更對獲獎後的同學仍繼續研發新設計感到欣慰。其中一件深刻事件是張昊晟在選購小蜜蜂的零件時,認識到相關的零件專家,他堅持製作全新的機械人,降低整部機械人的高度,使整個機械人的負重更平均,新加入齒輪以電動調整高度的發射台,使機械人走動時更穩固。

透過實踐增強自信
除了馮老師和張老師之外,還有文淑晶老師負責機械人學會,她表示團隊中每個人特質各有不同,有些同學較擅長編程,有些同學對機械工程更細心敏銳,每位都能發揮自己較擅長或感興趣的部分。團隊中有兩位女同學,早前參加了「 2018 趣味科學比賽《缺一不可》」並獲一等獎及最佳設計獎,參賽的鄧雅慧同學及羅亦芊同學因班主任邀請,在好奇心驅使下加入團隊,當初連在薄木板上開洞也得向師兄們請教,經過師兄們的教導及多番嘗試,製作出獲獎的模型車。透過比賽能增強同學的自信心,提升同學的解難能力,同時將當中運用到的物理原理加以實踐。
[row][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 [/row]
團隊磨合-由方變圓
最後,令人感動的是從同學們真誠的分享中,小記體會到他們在整個過程中所獲得的「經歷」及「成長」。學生們的進步遠比旁人認知的多和豐富,當中有友誼、堅毅,甚至是李王永所提及過「由方變圓」那種磨合出來的團隊精神,十分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