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民捨棄港股,轉投美股。這趨勢近日引起股評人討論,有人評批此舉,但更多人認為是大勢所趨,因為有錢賺自然吸引股民。要知道,香港股市已經由中國公司主導,而中國企業今年陸續受到當地政府突然出招打壓,基本上都五勞七傷。相反,美股受熱錢帶動,承接去年升勢不斷創歷史高位,只是近月稍為回落。
滴滴出行成首例
美股雖然高漲,但在彼邦掛牌的中國概念股未見受惠,尤其上市不足半年的滴滴出行,更受政策所累令股民當災。
滴滴出行在今年 6 月 30 日成功到紐約交易所掛牌,幾日之後卻遭中國網絡訊息辦公室(網訊辦)調查,指涉及國家數據安全風險,應用程式更被要求從中國所有商店抽起。由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上市公司足夠透明度,中國政府卻認為營運數據屬敏感資料,憂慮向地緣政治對手披露。在過去半年,中國政府不時提出多項調查和新措施,針對在外國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
期間曾多次傳出,監管部門要求滴滴出行在美國除牌。直至 12 月初,滴滴出行公布啟動美國除牌程序,並擬轉到香港上市。這次滴滴出行被迫除牌,為中國政府史無前例的嚴格監管。不過,此例一開,難保往後陸續有來。
滴滴出行上市又除牌,股東最受害。公司定價 14 美元掛牌,飽受監管的負面新聞打擊,執筆時股價不足 8 美元。若以現價除牌,投資者損失近半。
VIE 架構漸見風險
滴滴出行僅是例子之一,中國政府還向科技企業施加限制。最新有消息傳出,有意禁止企業通過 VIE 架構在海外上市。雖然中國證監闢謠,但在美中關係轉趨低谷的時期,浮現出這架構本身的潛在風險。
中國科技公司赴美國上市,幾乎全都通過 VIE 架構,即在美國成立可變權益實體 ( Variable Interest Entity ) 在交易所掛牌上市,中國經營業務的公司承諾會將收益撥歸 VIE 。本欄早在 2012 年論討過 VIE 架構的風險,而經此上市的公司都在招股書內提及這風險,只是投資者一直忽略。
地緣政治令夾在中間的香港股市一池死水,現時有方便的途徑投資美股,試問怎能留住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