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高層愛回巢 前董事、晶片創投教父陳立武出任新 CEO

Eric Chong
Eric Chong
商業・科技・創業・編輯

英特爾(Intel)前任行政總裁 Pat Gelsinger 去年 12 月初「被退休」,此職位終於有新任命,由有「晶片創投教父」之稱的陳立武(Lip-Bu Tan)出任。陳立武原本是英特爾董事會成員,去年 8 月傳出跟 Pat Gelsinger 不和而請辭,僅半年多「回巢」掌管英特爾,成為該公司七年內第四位 CEO。他的首要任務是解決保留代工業務的轉型難題,帶領昔日晶片巨頭走出艱難時期。

Pat Gelsinger 與陳立武同樣是回歸英特爾出任行政總裁,前者由 CTO 變 CEO,後者則由董事變身 CEO。陳立武在 2022 年被任命為英特爾董事會成員。該公司董事會期待透過他的人脈實行恢復全球領先晶片製造的地位。翌年,他更擴大職責,包括監督代工業務。不過,有消息指陳立武與 Pat Gelsinger 存在分歧,在 2024 年 8 月辭去董事職位。如今,陳立武在 3 月 18 日接任行政總裁正式「回巢」,亦會重新加入董事會。

成立華登國際投資晶片業

今年 65 歲、來自馬來西亞的陳立武,在半導體業界享負盛名,被喻為「晶片創投教父」,在 2022 年獲半導體產業協會(SIA)頒最高榮譽的 Robert N. Noyce 大獎。

他在新加坡長大,曾在南洋理工大學攻讀物理學,之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核子工程碩士,以及三藩市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離開校園之後曾在能源公司 EDS Nuclear 和 ECHO Energy 任職。至 1987 年另起爐灶創立投資公司 Walden Catalyst Ventures 和出任華登國際(Walden International)董事長,開始踏足半導體市場。

華登國際主要投資晶片、代替能源等創業公司,曾投資過不少知名公司,包括安霸(Ambarella)、Creative Technology、S3 Graphics 等。2021 年獲《福布斯》稱為亞洲創投先驅。

不過,有美國傳媒指,華登國際亦是中國晶片生產商中芯國際的早期投資者,合共投資逾 5,000 萬美元。《華爾街日報》在 2021 年曾披露,華登國際在 2017 年至 2020 年期間至少向中國晶片公司投資 25 次,包括被制裁的公司,佔同期美國創投對中國半導體投資的 40% 以上。這令華登國際面臨美國國會的國家安全風險審查。

掌管 EDA 大廠——益華電腦

陳立武除了投資晶片公司,也曾一手撐起晶片設計軟件大廠益華電腦(Cadence Design Systems)。他在 2004 年起任公司董事會成員,2008 年成為聯合行政總裁,在 2009 年至 2021 年更單飛任行政總裁,期間推動以客戶為中心的文化轉型,令公司收入增加一倍多,股價大升 44 倍。其後轉任董事長至 2023 年。

益華電腦從事晶片設計自動化方案(EDA),目前與對手 Synopsys 主導市場。集成電路趨向精密而複雜,EDA 是半導體的基礎架構,工程師用這類軟件設計晶片藍圖,排列以百億計電晶體和連接線。

出任英特爾董事跟 Pat Gelsinger 鬧不和

陳立武在業界已建立牢固的地位,並在 2022 年被召入英特爾任董事會成員,卻因為人力資源架構、規避風險文化及落後的 AI 策略等跟 Pat Gelsinger 意見不合,最後在 2024 年 8 月請辭。反之, Pat Gelsinger 因公司業績持續虧損,同年 12 月初突然以「退休」理由辭任行政總裁。如今陳立武重新加入,易位而處,如何重振英特爾可能是他職業生涯的最大挑戰。

英特爾近年發展混亂,包括銷售暴挫、AI 市場失利、晶圓代工業務連年虧損等。英特爾在過去七年已更換四位 CEO,包括 2018 年因辦公室戀情離職的 Brian Krzanich、2019 年由財務總監升任為 CEO 的 Bob Swan、2021 年回歸的 Pat Gelsinger。

強調不分拆晶圓代工

面對沒有起色的業績,投資者早前已公開施壓,要求英特爾分拆晶圓代工業務削減成本。不過,陳立武在公布任命之後向英特爾員工發信,強調不會分拆公司。他在信中提到,共同努力重塑英特爾成為世界一流製造商的地位,包括世界級晶圓代工廠(Foundry),並為客戶帶來前所未有的滿意度。

換言之,陳文武繼續執行 Pat Gelsinger 的 IDM 2.0 策略,同時改革內部文化。台灣傳媒引用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的評論,認為陳文武的內部文化改革可能仿效台積電以客戶為上,預計先改革中級管理層。

投資者對陳文武上任持正面反應,英特爾股價在開市前跳升逾一成,3 月 13 日的交易時段曾升 16%。

ZCOPE》最新影片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