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自投入 Core Ultra 世代後,技術大革新但接連失利,用戶對 AI PC 的需求不達預期,高階桌面平台亦不敵 AMD 攻勢,更換 CEO 人選圖力挽狂瀾,大裁員之際亦揭露舊處理器銷情更好反而缺貨。
Intel 的 2025 Q1 財報發表,新 CEO 除了公告精簡人手開支外,亦透露了處理器銷售情況,新一代 AI PC 處理器,包括:Lunar Lake(Core Ultra 200V)和 Meteor Lake(Core Ultra Series 1)等銷售表現不如預期,上一代的 Raptor Lake(Core 13 代)卻因需求激增,導致其 Intel 7 製程節點的生產能力短缺,並預料會持續一段時間。
在財報中,Intel 表示其 N-1 及 N-2 處理器需求出現意外激增,「N」為當代處理器系列,「-1」及「-2」意即 Core 13 及 14 代。消費者及供應商都對宏觀經濟和關稅感到擔憂,對產品價格及庫存安排有更小心要求,上兩代 Raptor 系列處理器會相對 Lunar Lake(Core Ultra 200V)和 Meteor Lake(Core Ultra Series 1)更有吸引力。發言人亦承認兩代 AI 處理器的成本仍然是比較高,有影響 OEM 廠商的銷售部署。而 Intel 公開的 Q1 數據也顯示,終端客戶市場的表現不如去年同期,數據中心方面則比去年同期略升。
香港市場方面,目前 13 代 Core i5 及 RTX 4050 級數 16 吋筆電約售 HK$7,000 起,而 16 吋 Core Ultra 7 及 RTX 4050 配置為 HK$14,000 左右,差距明顯。如果是最新一代 Core Ultra 9 200、RTX5070Ti 更要 HK$28,000 水平。考慮經濟因素的保守消費取向,本機 AI 應用的需求有限,上代舊機熱賣不難理解。有廠商表示今年整體筆電銷售表現疲弱,尤其歐洲市場明顯放緩,影響了新產品上市部署。由於 RTX 50 系列筆電將陸續上市,配合新一代 Core Ultra 處理器十分合理,但是整機售價會頗高,或許第二波會出現舊代處理器配新 GPU 的型號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