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從 1972 – 2024 玩盡歷代 Game Console(3)

    Lawrence
    Lawrence
    《PCM》創刊編輯, 見證電腦由 Monochrome 到 3D,9.6Kbps 撥號到 5G 無線上網年代,DIY、攝影、影音、手機樣樣啱玩。

    如果你是老一輩的遊戲迷,有機會遊英國,又或者已身在英國,推薦大家去曼徹斯特的科學產業博物館(Science and Industry Museum),這個博物館雖然現正重建,只餘下主館一個三層高展廳,展品不算多。但當中一個名爲「Power Up」主題館,就差不多有齊自 1972 年起至今的歷代家庭遊戲主機,絕大部分仍可以運作,足以回味和遊戲一同成長的時光。

    Science + Industry Museum
    地址 : Liverpool Road, Manchester M3 4FP. United Kingdom.
    網址: https://www.scienceandindustrymuseum.org.uk/

    前兩篇分別回顧了 1972 – 1980,最初的家用遊戲機年代 (按此連結),以及 1981 – 1994 年,日本遊戲主機品牌百家齊放的年代 (按此連結),那是最多遊戲機選擇的時段,好多玩家在家中都有多過一部遊戲機。但自從 1995 年 Sony Playstation 的出發,市場幾乎被這個遊戲界新丁所吃掉。

    1995-2025 遊戲機三強鼎立

    今日的遊戲機市場,以 Sony、Microsoft,以及任天堂三強鼎立,除任天堂外,Sony 和 Microsoft 都是在 1995 年後才開始進軍遊戲界,但就足以將之前各家曾經推出過遊戲機的廠商趕絕。到底這三強鼎立世代如何形成?就要從 1995 年 Playstation 出現說起 ⋯⋯

    1995 – Sony Playstation

    任天堂的國際版遊戲機 NES,香港玩家稱為「灰機」。

    歷史先回到 1988 年,當時眼見 Sega 開始使用 CD-ROM 光碟作為遊戲軟件載體,同時光碟也可擴展遊戲機的其他娛樂功能,例如播放詢樂和影片,一直以生產遊戲卡匣的任天堂,找上了另一個持有 CD-ROM 技術授權的 Sony,希望發展光碟版遊戲機。當時 Sony和任天堂合作開發 Super Disc,目標是用於超級任天堂上作為光碟配件使用。但最後 Super Disc 沒有成功上市,反而讓 Sony 看到了光碟遊戲機的市場潛力,故在 1990 年開始以 Super Disc 作基礎,開發 Playstation。

    由任天堂找 Sony 合作開發的「Super Disc」作為「超級任天堂」的光碟配件,可惜最後沒有正式量產,但造就了 Sony 進軍遊戲機界別的契機。

    最初的 Playstation (Super Disc)是可以同時使用超級任天堂卡匣,可以玩「超任」遊戲外,也可以播放音樂 CD,以及有視頻內容的 CD(即 CD-Video,非 Video CD),最後 Sony 只生產了 200 台。 1994 年,Sony 公佈自行開發 Playstation 遊戲,不再兼容「超任」,同時推出 Playstation X (PSX) 開發者專用主機,目標是 Playststion 推出時,就有大量自家和第三方遊戲軟件支援。

    最終,Playstation 在 1995 年 9 月發佈,成為第 5 代 32bit 遊戲主機,也是最成功的遊戲主機,直至 2005 年 3 月 31 日,10 年來 Playstation 出貨量達到 1.0249 億台,成為第一部「一億」 遊戲機。

    1995 – Sega Saturn

    Sega 在 Mega Drive 取得巨大成功,日本 Sega 開發新一代以光碟為媒體的遊戲主機 Saturn,本來 Saturn 是以橫向 2D 遊戲為主,但因為 3DO 和 Playstation 的機能都可以支援 3D 遊戲,Sega 在 Satrun 開發後期大幅更改硬件設計,其內置有 8 個處理器以提升性能。不過 Saturn 在 1995 年 7 月搶先 Playstation 推出時,沒有太多遊戲,只有大家熟悉的格鬥遊戲《Virtual Fighter》和賽車遊戲 《SEGA Rally Championship》,欠缺展示到新機能的護航大作。

    Saturn 在初推出時,銷量也不差,但後來 Playstation 有著更多第三方軟件商的支持下,令到 Saturn 的遊戲大作不算多,有的大作多數是 Sega 自家推出的,至 2000 年的 6 年間,共有 1,144 個遊戲件推出過。

    1996 – Nintendo 64 (N64)

    N64 的手掣是第一款內置震動功能的手掣。

    任天堂在 1996 年 6 月,於日本推出「超任」的後繼主機 Nintendo 64(N64),主打世界產第一款純 64bit 主機,也是任天堂第一部 3D 功能的遊戲機。不過 N64 仍是以卡匣作遊戲媒體,比起 Playstation 甚至 Saturn,消費者比較喜歡光碟遊戲,而第三方軟件開發商,也沒有推出過任何卡匣遊戲。就連一向是任天堂合作夥伴的 Square,其大作《Final Fantasy》系列也轉投 Playstation,成為當時遊戲界大事,N64 只有靠任天堂自家遊戲支撐。

    N64 本身的設計也相當奇怪,首先是相當玩具感的外觀和配色,以主打科技感的 PS 和Saturn 比起來變得格格不入,手掣設計加入模擬搖桿,配合遊戲作 360 度操作,加上首度加入內置震動功能,可以作類似釣魚動作等是一項突破。但模擬搖桿加上中間把手,令操作時難以按其他鍵而受到劣評。雖然及後因為任天堂調低了遊戲卡匣的生產費用,令到如Softbank 等日本軟件再推出 N64 遊戲,但 N64 銷量不高,至 2005 年的十年後,全球只賣了 3,293 萬台,其中日本只賣出 554 萬台。

    1998 – Sega Dreamcast

    Dreamcast 是 Sega 第一部使用光碟,同時又有網絡連線巧能的主機。
    Dreamcast 的配件相當多,特別是遊戲手掣下可以插入 2 個 Dreamcast 儲存器,又或者儲存器另加一個配件。

    Playstation 的成功,令到其他遊戲機開發商加快開發第 6 代遊戲機,希望保持競爭力。Sega 在 1998 年 11 月發佈新的 Dreamcast 主機,除了是第一部第 6 代遊戲主機外,也是第一款可以連線進行遊戲的主機。

    Dreamcast 儲存器本身也是一個小型遊戲機,最適合玩當時流行的育成遊戲,育成遊戲也變成了 Dreamcast 的遊戲類別。

    Dreamcast 其中一個特色,是控制器內置可以進行遊戲儲存的記憶卡 VMU,玩家在不玩遊戲時,也可以隨身攜帶 VMU,進行一些簡單的任務,或者繼續進行育成遊戲。

    Dreamcast 主機也有相當多突破,包括內置當時效能最高的 3D 圖型處理器,由 NEC 開發的 PowerVR 晶片,還有開發出容量比 CD-ROM 多一倍的 GD-ROM,而作業系統更是採用由 Microsoft 開發的 Windows CE,具有上網瀏覽的能力。Dreamcast 推出後也有不少經典的遊戲作品,如 Sega 自家的《Sonic Adventure》、《Crazy Taxi》、《莎木》等。不過 Sega 自從有 Sony 的 Playstation  以及後來的 Playstation 2 競爭下,Dreamcast 銷量完被比下去,2001 年 Sega 宣佈停產 Dreamcast,而 Sega 自此也完全退出遊戲主機業務,Dreamcast 成為了 Sega 最後一代主機。

    2000 – Sony Playstation 2 (PS2)

    Playstation 取得大成功,令到 Sony 將遊戲產業成為集團其中一個重要業務,2000 年推出其第 6 代主機 – Playstation 2 (PS2)。PS2 採用了當時剛發佈的 DVD-ROM 光碟,由於當時 DVD 機也是新產品,消費者用差不多的價錢,購買 PS2 就可以有新世代遊戲和DVD 播放兩大功能,令全球都對 PS2 需求若渴。

    PS2 可以相容舊的 PS 遊戲,加入雙模擬搖桿的 DualStock 遊戲手掣 ,可以作更精準操作,CPU 使用 Sony 跟 Toshiba 合作開發的 64bit 處理器 Emotion Engine,還有獨立 GPU 支援 1280 x 1024 輸出,當時已是相當高的解像度,同時也加入當時最新的電腦擴充規格,如 USB、IEEE 1394 插頭等,加上有 8MB 容量的遊戲進度儲存卡,當時來說是最先進的遊戲主機。 PS2 推出以來,相當成功,只用 5 年就達到了銷售 1 億部的成績。遊戲軟件一共有 3,874 款,成功銷售出達 15 億份的驚人數字,也奠定了 Sony 在遊戲機市場的領導地位。

    2001 – Microsoft Xbox

    眼看 Sony 的 Playstation 在遊戲界取得成功,Microsoft 也打算利用 Windows XP 的 Direct X 技術,開發一個可以在 Windows PC 和遊戲機共用的遊戲平台,利用大量 PC 遊戲支持的優勢,Xbox 於 2021 年就推出第一個版本,同時 Microsoft 也開通了 Xbox Live,用戶可以連線對戰,也可以直接從網上購買遊戲,也是第一個同時賺取主機、遊戲和網上服務收費的遊戲平台。

    Xbox 推出初期,有大量 PC 遊戲名作移植,對歐美玩家來說,相比以日系風格遊戲為主的 PS2 遊戲,Xbox 更受歡迎。而且 Xbox 同樣提供上網和 Xbox Live 線上服務,打造龐大的線產遊戲社區。

    Xbox 使用大量來自 PC 的零組件,處理器是 Intel Pentium 733MHz,GPU 是NVIDIA GeForce 3 連 64MB 記憶體,Xbox 的名字,也就是執行 Direct X 的匣子。

    2001 – Nintendo GameCube

    面對後起之秀 PS2 推出後市場的壟斷局面,加上 Microsoft 放在 Xbox 的龐大資源,其他遊戲主機廠商壓力相當大,包括任天堂,2021 年 9 月推出其 N64 的後繼機 GameCube,今次任天堂終於放棄卡匣改用光碟作遊戲媒體,但仍屬於封閉格式,無法與 CD 或 DVD 相容,因此也不能播放電影光碟,令 GameCube 吸引力大減。

    另一個令 GameCube 受到劣評的是其手掣,這款由瑪利奧作者宮本茂親自設計的 GameCube 手掣,每個按鍵大小不大,排列也不整齊,其中 A 鍵特別大而被其他鍵包圍著,使用者打機時常錯按其他鍵。雖然今代有入有按壓的 L/R 按鍵,可以改變速度、發射速率等,創新更多遊戲玩法,受歡迎程度比 N64 有進步,但和 PS2 和Xbox 相比,則仍差很遠。

    2005 – Microsoft Xbox 360

    Xbox 的推出令到 Microsoft 在遊戲界的話語權顯著提升,而 Microsoft 自家也成立了 Microsoft Games Studio 專門負責 Xbox 與 PC 遊戲的開發與發行。2005 年,Microsoft 更新初代 Xbox 的硬件,推出 Xbox 360, 成為第 7 代遊戲機的首部產品。Xbox 360 主打是線上遊戲,包括 Xbox Live 線上服務,除遊戲外,也提供線上音樂和電影內容,也可以作為電腦的網絡播放器,透過 Xbox 360 在電視上觀看電腦內的影音檔案,加上 Xbox 360 本身可以播放 DVD,如同一部 Media Center PC。也可以加入硬碟擴展容量,也是遊戲機的首創。

    不過要數最特別的,是 Xbox 360 放棄使用 X86 處理器,改用 RISC 架構的 PowerPC 處理器,由 IBM 提供 的Xenon 處理器,以 3.2GHz 的 3 核心架構運行,加上 ATI 特別開發的圖像處理器,達到 240 GFLOP 圖像運算能力。顯示輸出加入了 HDMI,支援1080p 全高清輸出和 5.1 音效,以及 Wi-Fi 無線上網,完全具有現代遊戲機的雛型。

    2006 – Sony Playstation 3

    PS2 推出短時間就取得成功,很大程度在其支援當時最新的DVD 光碟制式,而Playstation 3 則要在 6 年後才出現,原因就是等待 Sony 引入 Bly-ray 藍光碟,期間 Sony 推出過 PS2 的多款薄版和簡約版,以減價延續銷量。

    PS3 一共出現過 4 個版本, 3 個設計的主機,經典多次改良散熱和成本控制,是經歷最長銷售時間的一代 Playstation。

    PS3 初代機不單支援 Blu-ray 高清藍光影碟,還可以播放高清音樂 SA-CD,由於當時純音響用的 SA-CD 播放機售價高昂,儘管 PS3 開價高達 599 美元, 也一樣極受歡迎,全球都出現一機難求現像,香港更曾一度出現炒價上萬元的新售價紀錄。

    PS3 除了用上最先進的光碟系統,其 CPU 當時也達到了大學科研用超級電腦級水平,由 Sony、Toshiba 、IBM 合作開發的 64bit Cell 處理器,屬 3.2GHz Power PC 架構,圖像處理器則採用 Nvidia 專門設計的 RSX Reality Synthesizer,同樣可以輸出 1080p 全高清影像。60GB 版的的初代 PS3 還有 4 個 USB 2.0,另有 20GB 版本,只有 2 個 USB 的入門版本,SA-CD功能被取消。而初代 PS3 也可以改行 Linux 系統,直接作為電腦使用。

    由於 60GB 版 PS3 成本過高,而且經常有出現過熱無法運作的情況。2017 年Sony 更新 PS3 規格,推出 40GB 和 80GB 版本,改良散熱之餘,也取消了 SA-CD 支援。由於初代 PS3 的 SA-CD 可以用作讀取成高滿音樂檔案的功能,也是唯一一部有此功能的民用機器,但不少初代 PS3 已經因過熱壞機而報銷!因此,初代 PS3 至今仍是不少影音愛樂者的收藏對像,特別是想將 SA-CD 轉錄成高清音樂電腦檔,初代 PS3 更是必不可少。

    2009 年 ,PS3 用的 Cell 處理器改良製程,PS3 的散熱設計也可以進一步簡化,因此 Sony 推出了 PS3 Slim,保留吸入式碟機設計,同時將新推出的 DualStock 3 手掣納入標準配件,手掣以藍牙作無線連接,可以提供 6 軸動作操作,以及雙模擬搖桿,提供今日PS 遊戲的基礙操作型態。

    2006 – Nintendo Wii

    Wii 推出不少善用體感操作的遊戲,最經典當然是 《Wii Sports》,但如圖中的 《Cooking Ma Ma》以體感代替遊戲搖桿,結果好玩程度比原版街機更佳。

    之前回顧的次世代遊戲機,一直都是性能上的升級,遊戲的操作法都是以手掣控制為主,不過當大部分市場份額都由 Playstation 和 Xbox 分享後,任天堂在 Gamecube 之後變得無以為繼。因此,任天堂決定以一種完全不一樣的遊戲方式回應對手。

    2006 年底,在沒有被看好的情況下,任天堂推出 Wii 遊戲機,同時以體育遊戲為首波主打的 《Wii Sports》 遊戲,以 Wii mote 小搖棒作為體感遊戲操作,在其他遊戲機上從來未見過。而從 Wii 開始,任天堂也打造每個遊戲玩家的 Mii 頭像和參與 Mii 社群,個人頭像的文化更一直流行到今日。

    Wii 的 Wii mote 與「小雞脾」連結後完全可以捕捉到人體的動作,遊戲也要遊戲玩家以動作進行。因此就算以往沒有打遊戲的人,都可以用 Wii 來玩體育類遊戲,從小朋友到療養院的病人都可以受惠,也因此令 Wii 推出 《Wii Fit》 遊戲鼓勵玩家每日運動。Wii 成功改變了遊戲的開發方向,也使任天堂走出另一個以基礙效能硬件,提供另類遊戲玩法的路線。不再跟 Playstation 與 Xbox 在效能上追逐。

    不過由於 Wii 的效能不高,在 Playstation 和 Xbox 上流行的遊戲大作,都難以移植到 Wii 上發行,變成 Wii 大都是提供任天堂自家,又或者第三方開發商提供一些小品式的遊戲。

    2012 – Nintendo Wii U

    Wii U 主要是由一部升級的 Wii 主機,可以對感 Wii 和高清 Wii U 遊戲,另外加產一部手提遊戲裝置,打遊戲也不一定要在電視上進行。

    相對於同期的 PS3 和 Xbox 360 都以 1080p 畫質 3D 遊戲,任天堂的 Wii 只有 720p畫與的 2D 遊戲,就算畫法獨特,主流玩家仍認為 Wii 大落後,因此,任天堂在 2012 年 11 月在美國先行推出 Wii 的進化版 Wii U,但不少人都認為這不算是第 8 代主機,最多只能算是 7.5 代的半代升級。

    Wii U 由原來的 Wii 主機,加入一部手提裝置而成,Wii U 主機加入 1080P HDMI 畫面輸出, 光碟機改用有 25GB 容量的高密度藍光碟,可以高畫質玩 Wii U 遊戲,也可以 720p 畫質玩 Wii 遊戲。同時也支援所有 Wii 手掣和配件。

    Wii U 的另一個部分,則是一個有帶有 6.2 吋LCD 觸控屏幕的「Wii U 控制器」,上面有齊遊戲按鐽,也有 9 軸動作感應裝置,本身就像一部大型的手提遊戲機,「Wii U 控制器」可以作為 Wii U 遊戲的副屏幕,也可以在沒有電視機的環境下,在屋內任何地方玩遊戲。「Wii U 控制器」上也有自拍鏡頭,方便製作玩家的 Mii 頭像。

    雖然 Wii U 的硬件效能比 Wii 有大幅度提升,不過定位奇怪,而「Wii U 控制器」只能在家中同一 Wi-Fi 環境下使用,未能攜帶出街使其使用率奇低。遊戲方面大都是延續著 Wii 的後續版本,玩法沒太大突破。當一年後 PS4 和 Xbox One 推出後,Wii U 銷量就大幅下滑, 2016 年任天堂就宣佈 Wii U 停產,量產只有 4 年時間。不過 Wii U 的經驗,令到任天堂開發下一代遊戲機Switch 時,就提供了重大的參考價值。

    2013 – Microsoft Xbox One

    作為第 8 代機種,Microsoft Xbox One 在 Xbox 360 推出後 8 年才發表,今次 Microsoft 選定在 2013 年 11 月於歐美先推出 Xbox One,亞洲版則遲 10 個月後才推出,與傳統遊戲機先攻日本市場的策略不同,可見 Xbox 在歐美市場較受歡迎。

    今次 Xbox One 再次改用 X86 處理器的平台,採用 AMD 定制的 X86-64-Jaguar 架構處理器,一推出時 Xbox One 不能兼容 Xbox 360 的遊戲,直至 2015 年推出系統更新,就可以相容大約 100 款 Xbox 360 遊戲,至 2017 年的 E3 大展中,Microsoft 更宣稱 Xbox One 可以玩初代 Xbox 遊戲。

    Xbox One 的 Kinect 系統,用產鏡頭和紅外線定位,掃描出玩家的全身動作,當時是一件相當專業的高科技產品。

    Xbox One 大部分設計都以 Xbox 360 作基礎,改良的手掣設計一直沿用至今天, 而回應任天堂 Wii 的體感遊戲大受歡迎,Microsoft 為 Xbox One 開發了一套 Kinect 套件,以視像鏡頭和紅外線捕捉元家之全身動作,最多可以一次過感應 4 個人同時動作,玩家也不用手持任何遊戲裝置,如 《Just Dance》遊戲就完美使用 Kinect 捕捉玩家的動作再作出評分。Kinect 也可以用於各種互動功能,就算遊戲機已退役,Kinect 到現在還有使用於不少博物館或商場的互動展示中。

    2013 – Sony Playstation 4

    跟 Xbox One 打對台的 Sony 第 8 世代主機 Playstation 4,選擇同年同月份於散置上市,可見兩者競爭相當激烈。PS4 主要是在遊戲畫質和流暢度作提升,可以處理更豐富光影效果的遊戲畫面。PS4 加入了手機 App《Playstation App》支援,加入了線上社群的分享模式,另外也有雲端遊戲的串流服務《Playstation Now》玩家可以分享遊戲擷圖或進行影片直播。

    Sony 官方聲稱 PS4 的運算能力是 PS3 的20 倍,足以處理 1080P 解像度的原生遊戲,使遊戲的真實感大增。PS4 也是使用 AMD的 A86-64 處理器平台,所以好多第三方遊戲出版商,好容易就可以用步推出 PS4、Xbox One 以及 PC 版本的遊戲軟件,進一步拉近兩大主機平台的分野。

    不過 PS4 推出時,未有引入最新的 4K Ultra HD 藍光影碟機,仍只使用 Blu-ray 藍光碟,是唯一一代沒有升級光碟機的Playstation 遊戲機。2016 年,Sony 公佈會推出。PS4 的兩款半升級型號,分別是機體縮小的 PS4 Slim,以及加入 4K 畫面輸出的 PS4 Pro,當中 PS4 Pro 改用了新的 CPU 和 GPU,配合已成主流的 4K 電視機,令 PS4 遊戲的影像質素有明顯的提升。

    PS4 推出一系列的體感配件和 VR 眼鏡,為遊戲界提供一個全面平台。

    PS4 都有回應 Wii 體感遊戲熱潮,推出過類似 Microsoft Kinect 的 PS Camera,以及第一隻 VR 鏡鏡,從 PS4 實現 VR 遊戲,玩家可以從眼鏡下享受虛擬 120 吋大畫面,以及 360 度 VR 遊戲的玩法。

    2016 – Microsoft Xbox One X / S

    Xbox One X (圖中黑色機身)與 Xbox One S (圖中白色機身)都屬 Xbox One 系列,分別是 One S 是 1080P 輸出,而 One X 是 4K 輸出。

    當 Xbox One 推出 3 年後,不少用戶都反映 Xbox One 容易出現散熱不良導致的當機問題 (俗稱三紅問題),Microsoft 在 2016 年重新設計新的 Xbox One S 主機,使用 16nm 製程 CPU 晶片,縮細的散熱器,令到機身大幅縮細 40%,而且可以內置電源供應。Xbox One S 也加入了 4K HD-DVD 影像光碟的播放功能,也支援 HDR 輸出,不過 Xbox One S 的遊戲畫面輸出仍維持在 1080P。

    一年之後,Microsoft 宣佈再有 Xbox One X 的開發計劃,Xbox One X 採用浮點運算比 Xbox One 快 4.6 倍的 AMD Jaguar Evolved 客製化處理器,可以輸出4K 解像度遊戲和影音播放,支援 4K@60Hz 輸出,是當時效能最高的遊戲機。

    2017 – Nintendo Switch

    前面提到任天堂推出過 Wii U,雖然其「Wii U 控制器」未能將 Wii 系列遊戲機拿下更高成績,但就讓任天堂睇到家用的手提遊戲機的市場潛力,結果在 2017 年發表了相當受歡迎的手提遊戲機 Nintendo Switch。

    Switch 是一部可以拆除左右手掣的手提遊戲機,分有 「TV 模式」和「手提模式」,「TV 模式」使用一個遊戲機座,提供 HDMI 輸出以及 Ethernet 網絡連線,可以連接電視輸出 1080P 畫面,兩個手掣可以拆出來,讓 Wii 一樣以體感操作,也可以當成小型控制器,以模擬搖控和 4 按鍵方式玩遊戲,最多可以 4 人同時遊玩。

    「手提模式」則可以插上兩個手掣,加產屏幕有觸控功能,內置電池就可以讓 Switch 拿出街跟其他 Switch 玩家一同對戰,就如以往相當成功的手提遊戲機 NDS 一樣。所以 Switch 一口氣結合了任天堂的家用機和手提機市場,加上其售價比 PS4、 Xbox One  X/S 便宜一大截,而且 Switch 可以用體感和傳統遊戲方式玩遊戲,以往好多在任天堂出現過的遊戲大作,都選擇在 Switch 上推出續作,因此令 Switch 大推出時極受歡迎。

    Switch 之後推出過 Switch Lite,使用細一點的屏幕,手掣也不能拆出,以家庭的第二部 Switch 作銷售對象,機價可以有較大幅折讓;之後又有大屏幕版 Switch OLED,但效能未有升級。截至 2024 年 11 月,Switch 一共售出了 1 億 4,604 萬台,是任天堂最好賣的遊戲主機。 2025年,任天堂會有好大機會發表 Switch 2 新主機,到式是大升級還是只換上新硬件?拭目以待。

    2020 – Microsoft Xbox Series X / S

    作為 Xbox 第 4 代產品, Microsoft 從 Xbox One X / S 走雙線發展的經驗,一口氣推出 Xbox Series X / S 兩款主機,雖然都是第 8 代主機,但 Series S 主打性價比路線,而 Series X 則是高效能版本,而由於兩者無論是硬件設備和效能差距頗大,市場以 Series X 的接受程度較高。

    Xbox Series S 不單沒有光碟機,連 CPU、記憶體、 SSD容量,規格都比 Series X 為低,所以我們集中回顧 Series X,Series X 一樣是使用 AMD 客製化的 Zen2 架構處理器,以及 AMD RDNA 2 GPU晶片,遊戲浮點運算能力達 12 TFLOPS,Series X 也內置 1TB NVMe SSD,16GB RAM,支援 UltraHD 4K 藍光影碟,Xbox 同樣支援新一代遊戲的光追效果,最高 8K@ 30Hz  或 4K @ 120hz  輸出,以及是唯一對應 Dolby Vision 和 Dobly Atmos 音效的遊戲。

    Xbox Series X / S 兩者差別不單只是有無光碟機,連 CPU、GPU 都差很遠,早期 Series S 沒有太多人選擇,但近期減過價後,就有更多人選其為「床頭的娛樂中心」。

    Xbox Series S/X 最吸引消費者的地方,不單是齊全的遊戲和影音播放功能,更吸引是 Microsoft 提供了 Xbox Game Pass 線上訂閱,用戶只要像訂購串流影音平台一樣支付月費,就可以任玩絕大部分的的 Xbox 遊戲,包括第三方關發商的作品。此做法在歐美市場上相當受落。

    2020 – Sony Playstation 5

    Sony 在 2020 年 11 月12 日作全球性上市的 Playstation 5,作為 PS4 的後繼機種,PS5 在硬體上有著極大的提升,採用大量最新電腦使用的規格,包括 PCIe 4.0 的 SSD,以及 AMD 的客製化處理器,PS5 跟對手的 Xbox Series X/S 幾乎同時間上市,兩者都是 第 9 代主機,大部分機能都相當接近。

    PS5 有分只能下載遊戲的數位版,以及有內置 Ultra Blu-ray 4K 藍光碟機的光碟版,PS5 機身也是歷代 PS 當中最大的一部,採用 AMD 客製化的 Zen2 8 核心 / 16 線程處理器,以及 AMD RDNA2 圖形處理器。以 PS5 公佈時的售價 399 /499 美元計,業界估計相當接近成本價。

    初代 PS5 加入支援大量現代電競電腦的光影及物理反光效果,對應最新電視的 4K@120Hz 遊戲模式,也可以輸出最高 8K 解像度。不過初代 PS5 也受到散熱問題困擾,初代 PS5 有著大型散熱器令機身變得巨型。及後 Sony 多次為 PS5 進行修改,改良散熱設計,後期更用上改良至 6 奈米製程工藝的 SOC 晶片。

    Sony 在 PS5 的後半產品周期,推出 PS5 Pro (左 )、PS5 Slim(中),以及 PS5 手提無線終端 PS Portal,不用電視也能玩 PS5。

    2023 年,Sony 推出 PS5 Slim 主機,同樣有數位版,以及可裝拆式光碟版,機身稍有縮細,內部 SSD 也由 825GB 增加到 1TB,也可以額外再裝多一條 SSD,取代初代 PS5 成銷售主力。

    2024 年,Sony 再發表 PS5 Pro,提升處理器和 GPU 效能 45%,支援新的光線追蹤效果,也可以採用新的 AI 超取樣技術,令 PS5 Pro 可以同時開啟高畫質以及高流暢率模式,不似 PS5 只能 在當中選其一。不過 PS5 Pro 售價為 699 美元,而且提升了的遊戲畫面,只滿足到高級遊戲玩家,一般玩家未必對此有要求,因此 PS5 Pro 正式上市,銷情未有出現預期的缺貨現像。

    第 1 集 集中 70年代久遠主機展示(接此連結)

    第 2 集將有 1981 – 1994 年代的遊戲機回顧(接此連結)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