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le Vision Pro 體驗記

    Mickey Chan
    Mickey Chan
    愛模擬飛行、希望終有一日回到單車上的宅,眼鏡娘控。座右銘: 1.膽固醇跟美味是成正比的; 2.所有人都可以騙,但絕對不能騙自己; 3.賣掉的貨才是錢,不賣的收藏品不值一文; 4.踩單車,是為了吃更多美食! 5.正義的話語,不一定出自正義之人的口;

    Apple Vision Pro 日前終於在港開賣,大家可以在 Apple 網站或者利用 Apple Store 手機 App 預約 30 分鐘的體驗示範。一直有玩開 VR 和 AR 的筆者都想體驗一下這部價值 $27,999 起的空間運算裝置。到底它跟市價只要 1/8 便可入手的 Meta Quest 3 體驗差多遠呢?這次體驗能否打動筆者入手呢?

    【延伸閱讀】
    空間運算裝置 vs 獨立型 XR Apple Vision Pro vs Meta Quest 3

    先來比體積

    來到 Apple Store,筆者先來比較一下 Vision Pro 與手上的 Quest 3 的體積。筆者的 Quest 3 加了很多「補品」,所以看起來比較大件,不過只比較本體的話,其實兩機大小接近,連面墊的話 Quest 3 似乎會略厚一點。但根據資料,Vision Pro 其實是比 Quest 3 重至少 85g 的(600-650g vs 515g)。

    事實上 Quest 3 上的補品都是用來提升舒適度和續航力的,所以始終是有需要的。

    體驗前手續

    工作人員先要求筆者用手機 App 掃描筆者的頭部,說是為了給予最舒適的佩戴體驗。由於筆者有戴眼鏡,所以要加配蔡司鏡片。工作人員也要拿筆者的眼鏡去量度鏡片度數。

    第一印象:壓著面頰

    經過一輪事前準備之後,工作人員終於捧出筆者將會用來體驗的 Vision Pro。工作人員特地講解戴上 Vision Pro 的手勢,相當講究。實際拿在手上,Vision Pro 並不算重,配上雙圈頭帶,很輕易就能戴上。不過雖然筆者有調校頭帶,但仍然感覺到眼罩壓著面頰,遮光墊也有點硬,與舒適有點距離。

    由於雙環頭帶在頭頂是左右而不是前後橫跨頭部,所以拉緊頭頂的帶不能緩解眼罩向前墮的問題,這也是筆者為 Quest 3 添置補品的原因。據現場 Apple 職員表示,他自己也是用上一小時就要放下。至於轉用單圈編織頭帶,職員說由於比較鬆,所以沒有在體驗時提供。

    高解像畫面

    啟動 Vision Pro 之後,已可以體驗到 Vision Pro 的 2,300 萬像素 Micro-OLED 屏幕帶來的細緻畫面。在開始體驗之前,還需要進行一些調校工作,包括調校亮度、配對矯視鏡片、測量眼睛微動等。配對鏡片和自動調節瞳距是要看著工作人員手機上的特殊二維碼進行的,而亮度和眼睛微動調校就要筆者注視畫面上出現的光點,然後用手勢來觸發,方法有點像筆者家中電腦配備的 Tobii Eye Tracker 5 眼動追蹤裝置,但點數和亮度變化更多。

    正式開始體驗開始,正如上文所說,與 Quest 3 相比 Vision Pro 在解像度方面的確是無懈可擊的,亦沒有 Quest 3 在穿透模式下常見,遠近物件交界處出現浮動的狀況,一切都是那麼的清晰穩定。

    不過清晰以外,吐槽位也有不少。筆者下面會逐一說明。

    準確捕捉控制

    Vision Pro 主要是使用手勢和目光來控制,在大量感測器和鏡頭加持下,Vision Pro 的手部追蹤延遲極低,而且即使隨意放下也能準確捕捉手勢,比起 Quest 3 的手勢控制需要把手抬高到被鏡頭見到的位置,也需要旋轉手腕到特定角度才能有準確控制好得多。

    由於有眼動追蹤,Vision Pro 不太需要用手來控制指標 (pointer),這令畫面上的指標相當穩定。相比之下 Quest 3 的指標也是手勢控制,經常會出現抖動的現象,大物件控制很少出現問題,但要用指標點擊小按鈕就得花點工夫。但 Quest 3 勝在可以直接伸手去按虛擬物件上的掣,在沒有障礙物下是直感一些的。

    不過另一方面,Vision Pro 的眼動追蹤雖然準確,但有時反應會有點慢,筆者需要眨眼或擰頭來令指標準確選擇目標,可能需要更進一步調校。

    請讓我看見全部色彩

    在整個 30 分鐘體驗過程中,工作人員讓筆者觀看空間相片和影片、Apple TV 的沉浸式影片,與及一個與恐龍互動的軟件。透過轉動數碼旋扭來進入沉浸狀態,例如調暗照片影片四周,或者擴闊沉浸空間包圍自己。調暗環境的功能在 Quest 3 上亦有,說不上新鮮。

    體驗中最讓筆者印象深刻是 Apple Immersive Video,3D 8K 影片立體感的確比一般 3D 影片強烈得多,NBA 和足球比賽的場面相當有震撼力,不過幀速就不一定足夠,部分影片解像度也未能追上 Vision Pro 的屏幕,如果能有效利用 M2 的處理能力來升頻、插值的話效果肯定會好很多,這應該是其他獨立型頭顯未有能力做到的。

    另外,與恐龍互動的軟件雖然可以伸手去摸恐龍,但因為並非全屏幕,投入程度自然有限。說到 VR 和 AR 遊戲,始終是 Quest 3 豐富得多的。

    Vision Pro 備有 Eyesight 功能,在沉浸體驗期間如果有人接近,會透現真實空間的景物,讓用家保持與外界聯繫。不過這功能遠至 2-3 米外的人都會觸動,在 Apple Store 裡體驗時因為周圍都有人,所以體驗期間就像周圍「鬼影幢幢」😆,做不到忘我的沉浸。

    Vision Pro 的 micro-OLED 屏幕達到 92% DCI‑P3 色域,筆者不相信它不能同時顯示所有色彩,但不知是否 Apple 的藝術風格使然,在整個體驗過程中,大部分項目都是統一色調,令到同時顯示的色彩不多,不是偏灰就是偏藍偏暗,夠光的影片又解像度不足。雖然可說是「味精」,但色彩豐富的動態影像始終較能討好普羅大眾。

    燈光頻閃

    上面提到筆者對 Vision Pro 的畫面也有不少想吐槽的地方,首先最致命的是頻閃問題。即使筆者完成了調校,不知道是否 APM Apple Store 和隣近商店所用的燈光頻率問題,從 Vision Pro 可以明顯見到 Apple Store 的燈光在閃爍,即使望向 APM 大堂其他店舖也會見到明顯的頻閃。就是美國交流電頻率 (60Hz) 與香港頻率 (50Hz) 不同那種情況。

    一般攝影機和 AR 裝置都會有自動調節或提供交流電頻率選項,Quest 3 也有。筆者有即場向 Apple 的職員反映,他們似乎也知道這問題,但似乎未有解決方案。由於之前未聽說過 Vision Pro 有這種初級毛病,相信這是店舖燈光的獨有問題,但已大大影響筆者對 Vision Pro 的印象。起碼筆者未在 Quest 3 遇上這問題。

    另外,筆者亦覺得畫面偏暗,相信這並非 Pancake 鏡片光損失度較高引致。這方面同樣使用 Pancake 鏡片的 Quest 3 基本上做到與環境光度相同,戴上和除下眼罩不會感到光度有明顯差距。相信這需要在設定中自行調亮屏幕。

    至於鏡片邊緣扭曲方面,雖然平價的 Quest 3 較為常見,Vision Pro 也無法避免這種情況,但並不嚴重。較令人在意的是筆者在體驗沉浸式環境時,如果旁邊近距離有人站著的話,偶已會在眼睛角落感覺到畫面有一刻破碎掉,又立即復原的情況,這可能是 EyeSight 功能在運算上的情況。

    只試了三分之一

    老實說,對於慣用 VR 和 AR 的筆者來說,今次體驗效果並不強烈,無法打動筆者入手。環境所限筆者未能試到空間音響效果。亦沒有甚麼運用現實環境的 AR 遊戲。高解像和精準手勢控制是以金錢換來的,筆者未有在今次體驗中發現到 Apple 有甚麼神奇魔法令自己有耳目一新的體驗。眼罩上有很多設計本來在多年來的 VR 裝置已經累積了不少經驗和解決方案,例如頭帶、重量平衡等,但不知是否因「為獨特而獨特」的心態而沒有採用,令 Vision Pro 總有一種功虧一簣的感覺。很多 Vision Pro 的軟件功能亦已經在 Quest 3 上出現,或者將在不久的新 Firmware 上推出(例如 v67 的多視窗功能)。

    考慮到 Vision Pro 本身具備 M2 及 R1 雙處理器,具有 iPad Pro 以至 MacBook Air 級數的獨立處理能力,以現有規格定價在 16 吋標配 MacBook Pro 的價位才能打動到筆者吧。

    筆者今次體驗其實只試了 Vision Pro 的三分之一功能,筆者希望日後有機會了解一下這裝置在工作上運用的可行性。另外當然就要試試各種應用,包括連接 PC 玩 Steam 遊戲,和空間自我影像開會。

    【延伸閱讀】
    空間運算裝置 vs 獨立型 XR Apple Vision Pro vs Meta Quest 3

    最新影片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