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的發展神速,部份產品在歐洲亦大受歡迎。不過眾所周知,中國電動車企因為獲得中國政府的巨額補貼,所以才能以低價和歐美日韓的產品作競爭。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於日前宣布會針對中國車企啟動反傾銷補貼進行調查,另外亦會針對電池生產的碳足跡作出限制。
政府補貼是中國車企的重要收入
歐盟是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去年新車銷售高達 1800 萬台,僅次於中國的 2000 萬台。但由於中國市場過度競爭,獲利有限,所以中國車企必需拓展歐洲市場,其中上汽大眾成功以旗下的英國品牌 MG 打入英國及澳洲市場。不過售價低廉的國產電動車,很快就引起歐盟相關部門的注意,並宣佈會針對反傾銷補貼進行調查,消息引起中國政府及車企的關注,雖然有中國業界高層反駁指,中國車企的競爭優勢是來自技術,而不是補貼。但根據多家中國車企的年報顯示,其實他們的營收有相當大的比例是來自國家補貼,例如上汽大眾在 2022 年就申領了多達 36 億人民幣的新能源汽車補貼,約佔集團營利的一半。而 BYD 亦申領了 17 億人民幣的政府補貼,但 BYD 去年的營利僅 9 億人民幣。
所以萬一歐洲認為有關的政府補貼會成為中國車企的優勢,對歐洲市場構成不公平競爭,就可能會實施懲罰性關稅,國產電動車將失去價格上優勢。
電池必需申領歐盟的綠色護照
報導還提及歐盟針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的另一項措施,就是歐盟於今年 8 月 17 日通過電池與廢電池法案,將於明年 2 月 18 日執行,內容指最遲在 2027 年起,所有進口歐盟地區的電動車,所使用的電池必需申領歐盟的綠色護照,電池生產商需列明產品的原料成份、碳足跡、供應鏈等相關資料,以證明電池生產過程能符合一定的環保要求。分析相信包括 BYD 及寧德時代等中國大型電池生產商的產品,有可能無法通過有關的要求。有關的中國電池廠商或可能要在歐洲當地設廠,或是和當地企業合作生產電動車用電池,才能滿足歐盟就環保及工業生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