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工作監督技術

    Eric Chong
    Eric Chong
    商業・科技・創業・編輯

    之前在此探討過中國近期興起的「放䠋」主義,部分原因來自「 996 」工時制,因只有付出而得不到回報。近期再有傳媒爆出,中國企業使用軟件督促員工在辦公時間專注工作。其實即是用上各類監控技術,管制員工行為。

    例如當地網絡安全廠商深信服,除了保護企業網絡,還同時監察內部網絡,追蹤員工智能電話的瀏覽記錄,以及使用過的應用程式,甚至可阻止登入微博等社交平台。這方案獲大量企業採用,如阿里巴巴、字節跳動、小米等,大多都是實行「 996 」的黑名單。

    監控技術層出不窮

    中國不乏該類技術的產品,還有第三隻眼監控軟件,可監控員工的聊天、電郵、熒幕等,只要在工作時看影片,軟件會推送訊息通知主管。另有著名的終端通,專門管理外勤員工,美其名提升業績成效,實際是向管理層提供員工外勤的位置記錄,換言之可監察行蹤。

    不只中國企業會這樣督促「奴工」,美國企業亦有不少例子。美國傳媒 BI 較早前報道,亞馬遜在貨車安裝 Netradyne 的 Driveri 鏡頭,偵測司機的駕駛情況,如分神、超速等, 都會向主管發出通知。雖然可以說成保障駕駛安全,但某程度上侵犯私隱,或對員工構成壓力。

    亞馬遜是業內著名採用人工智能的企業,另有報道指該公司用鏡頭監察貨倉環境,分析員工的偷懶時間( time off task )。

    據報,美國另一零售巨頭 Walmart 也有另類監控方式,在收銀櫃枱加裝咪高峰接駁聲音分析,收集掃描條碼的「嘟」聲、擠弄膠袋的沙沙聲,以此決定員工的工作效率。

    構成壓力身心俱疲

    企業用上這些監控員工的技術,可能適得其反。因為有不同形式的監察,員工不敢偷懶長期面對監控,構成各種壓力,導致精神疲勞、心理病等。監控科技只為催谷員工的效率,確保專注工作,甚至加速進度。其實,員工的績效一直反映在工作表現之上,只要做好所委派的任務,或完成銷售目標便可,毋須另加技術監控。

    可惜規模愈大的企業,員工只是大型機器中的一口螺絲,壞了便換掉,最重要在員工的高峰期榨取最大工作效益。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