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推動低空經濟・海外成功案例啟示

梁偉峯博士 Dr. Joseph Leung
梁偉峯博士 Dr. Joseph Leung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行業超過 30 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 3450 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email : mail@joseph.hk

近年來,「低空經濟」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概念,正受到全球矚目。它指的是在低空空域(通常指海拔 1000 米以下)內,利用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技術,開展物流配送、空中交通、旅遊觀光等經濟活動的綜合形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高度城市化的地區,具備發展低空經濟的獨特優勢,但也面臨挑戰。通過借鑒海外成功案例,香港或許能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探索低空經濟的發展潛力。2024 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並於 2025 年 3 月正式啟動「監管沙盒」計劃, 首批 38 個試點項目涵蓋科學園、數碼港及離島等地區,測試無人機物流及低空航線的可行性。這一舉措旨在累積數據和經驗,為未來的法規制定和基礎設施建設奠定基礎。

香港的優勢在於其技術基礎和地理位置,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香港擁有先進的人工智能和機械技術, 並與深圳等低空經濟先行城市緊密相連。此外,香港國際機場的高效運營經驗,也能為低空空域管理提供參考。 然而,高樓林立的人口稠密環境、複雜的空域管理,以及現有交通系統的高效性,都對香港發展低空經濟的成本效益和安全性提出了挑戰。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曾表示,載人飛行項目需修訂法規並以安全為先,短期內難以實現。

為了推動低空經濟,香港可從海外成功經驗中汲取靈感,以下是三個值得參考的案例:

美國加州洛杉磯的空中交通試驗

美國是低空經濟的先驅之一,特別是在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UAM)領域。洛杉磯與 NASA 及多家科技公司合作,測試 eVTOL 作為「空中計程車」的應用。2024 年,Joby Aviation 在洛杉磯成功完成載人試飛,航線連接市中心與周邊機場,平均飛行時間僅 10 分鐘,相比地面交通節省近一小時。這種模式依賴完善的空域管理系統和與地方政府的合作,確保飛行器在人口密集區的安全運行。香港可借鑒其空域劃分技術,並探索與現有公共交通整合的可能性,例如在港島與離島間開設短途空中航線。

新加坡的無人機物流網絡

新加坡以其高效的城市管理和創新精神著稱,在無人機物流領域取得顯著進展。自 2020 年起,新加坡郵政與 Airbus 合作,利用無人機為偏遠地區配送包裹,成功縮短配送時間並降低成本。2023 年,新加坡進一步擴展無人機應用至醫療物資運輸,在疫情期間為醫院提供快速支援。這一模式得益於新加坡清晰的監管框架和低空空域的開放政策。香港可參考其經驗,優先在離島或新界地區試行無人機物流,逐步擴展至市區應用。

德國漢堡的低空旅遊與應急服務

德國漢堡將低空經濟與旅遊及應急救援相結合,成為歐洲的典範。2022 年, Volocopter 公司在漢堡推出 eVTOL 觀光服務,遊客可從空中俯瞰港口和易北河,受到熱烈歡迎。此外,漢堡還測試了無人機在洪水救援中的應用,利用其快速部署能力運送急救物資。這些項目展現了低空經濟的多功能性。香港擁有維多利亞港等標誌性景點,可考慮開發低空旅遊航線,並在颱風等自然災害中,利用無人機提升應急能力。

結合海外經驗與本地實際,香港可採取以下策略推動低空經濟:

分階段實施:初期聚焦無人機物流和旅遊應用,避免過早進入技術與監管要求更高的載人飛行領域,例如在離島區試行無人機配送醫療物資,或推出維港空中觀光服務。

與大灣區協同發展:借鑒深圳的空域開放經驗,與大灣區城市共建低空交通網絡,提升區域聯通性。

技術與安全並重:投資低空空域管理系統,採用人工智能和 5G 技術確保飛行安全,同時加快修訂相關法規,為未來載人項目鋪路。


結論 – 應更多借鑒國際經驗

總括而言,低空經濟為香港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考驗著其創新與適應能力。美國的空中交通、新加坡的物流網絡及德國的多元應用,都為香港提供了寶貴啟示。只要善用自身優勢並借鑒國際經驗,香港有望在這片「新藍天」中開闢出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讓低空經濟成為城市經濟的新增長點。

ZCOPE 最新影片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