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錫全

關心青少年情緒健康

近日青少年情緒健康急劇轉差,更甚者結束自己生命。社會人士對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要作出關注和瞭解,以下是一些研究理論和建議。

強逼症心理治療

曾經遇過一位患有強逼症的媽媽有潔癖,家中井井有條、一塵不染。但強逼丈夫及兒子晚飯後必須立即洗澡、換上睡衣、留在梳化上。她的主要焦慮是懼怕家中有細菌引致各人生病。她所有的安排及清潔程序都只是減低生病的風險!

害怕上學的女孩

精靈活潑的中二女孩,束上短髮、著上清潔整齊的便服。問她有甚麼困難可以幫助她,她默不作聲,眼睛泛淚,身旁的母親安慰著她代她作答。

不自覺搣皮衝動

近日有幾位小朋友染上不良習慣,例如扯頭髮、咬指甲、搣手皮!先談談搣手皮小朋友的情況和幫助他的方法。

閱讀有助腦部發育

幼兒神經細胞急速生長,滋長神經突觸( Synapse )連接其他神經細胞,由出生到六歲的語言發展最為關鍵,特別是語言發展。語言是溝通的橋樑,也是主要的邏輯思維,貫通數學、藝術及其他知識。

關懷思覺失調家庭子女

父母愛錫子女是理所當然的,但人生未必一世順風,若然父母不幸患上疾病,未能悉心照顧子女,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

精神健康青年大使服務

近期大眾十分關心青少年精神健康,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小朋友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讓他們在溫暖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物質生活並不需要富裕,但兒童生活所需應無所缺。

改變歷史的基因

近年人類學研究突飛猛進,解決了多年的歷史懸案。千禧年以前,科學家仍然爭論人類的歷史是單一祖先進化或多地區進化。例如 1923 年周口店發現北京人頭蓋骨,學者相信是中國人的祖先。

香港教育制度反思

越來越多中小學生抵不住學業的壓力而自暴自棄!可惜政府資助大學學額只有一萬五千個,但每年中學文憑試報考人數超過三萬,近年越來越多中學生拒絕上學,留在家中沈迷打機!

小學生也濫藥

要理解兒童心理變化,除了從生理、遺傳、病理等方面研究外,社會環境變遷也會影響小朋友身心成長發展。今個星期就從濫藥的角度看小學生變化。

最新文章

提提您:民航署針對外置充電器新規定即日生效

香港民航署將於 2025年 4 月 7 日 (下周一) 實施針對外置充電器的航空安全新規例,香港電子產品品牌 Momax 特別舉行記者會,提醒旅客注意新規要求,更表示旗下多款行動電源產品均通過多項國際認證,確保產品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