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小手作大意義 邊遊玩邊學 STEM

    STEM 能從學習中獲得很多知識和技能優勢,但於初小的報道不多,這是由於很多人以為 STEM 是綜合知識運用,年幼的學生難以學習,但隨著教學方式更成熟,只要有足夠的經驗和心思配合,學習結果往往是事半功倍。有教育工作者分享,初小從主題式的活動著手,配合生活裡的事項進行教學,讓學童在合適的身心環境下掌握知識。

    小學生 AI 創作 聽讀寫學廣東話 App

    為推動運算思維教育發展, CoolThink@JC 自 2016 年起舉辦「全港小學生運算思維比賽」,今年踏入第五屆,吸引逾 200 多隊小學隊伍參加,而本年度 「全港小學生運算思維比賽2021」 的比賽結果亦於早前出爐,當中保良局陸慶濤小學參賽學生運用 AI 設計的作品奪得了 App Inventor 組別的「最佳學科應用獎」及「最佳團隊協作獎」,以下由他們師生一起分享得獎心得。

    預防交通意外 初中生製 AI 智能單車

    隨著 STEM 在港發展成熟,中學生的創科作品日新月異,例如有智能藍光眼鏡、睡眠管理枕頭等等,今次有初中女生設計出 AI 智能單車安全系統,務求減低交通意外發生。除了學生們的設計成熟有趣外,該校教學團隊亦努力不懈發展 STEM 課程。

    重新整合課程 小學生體驗創新科技

    教育不易為,原因之一是社會劇變帶來更多教學需求,數年前的小學呈分僅是中英數,發展至近年需顧及常識、藝術和音樂;課時不變的情況下,要如何突破限制?有很多學校致力改變教學及課程模式,讓學習更有效益。今次採訪的小學在過去數年努力整合各科,而新學年由新校長帶領,勢必加入更多創新元素,期望能引領學生有全人發展,兼有創新精神。

    主題式教學 展現鏡像學習成效

    訪問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是一個有意義的經歷,緣於在「賽馬會運算思維頒發嘉許禮」上注意到鄭婉婷老師,經初步淺談後得知該校的主題式教學成績出眾,並與 STEM 和發展「思維」學習有連繫,其後歷經兩次採訪理解到該校的主題式教學有助拓展思維訓練和學習,以下會一連兩期與大家分享。

    轉變思維 種籽造林

    早前談及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的主題教學方式,最強大的優點是多角度讓學生有反覆鍛煉思維的機會,同時因應多種類型的教學方式,亦可以適合更多類型的學生。畢竟傳統教學方式,以文字和教師傳授為主,最大受惠是專心聆聽善於背誦的學生,但世間有百樣人,多類形式的教學模式才能滿足各類學生的需要。這次談談從主題式教學的思維轉變,本文談談運算思維用於中文科及 AI 的成果。

    教 AI 新法 志在擴展學生思維

    很多人以為 AI 是複雜學問,但若是本刊長期讀者,在過往兩年的不少報道中,應會看到有走得較前的教師為此努力及不斷鑽研 AI 教學,並且取得成果。而這次採訪的個案是筆者心目中的表表者,該教師既醉心於教學,本身也是專科專教的專材,兩年前已分享「香港中學生 5 堂 AI 輕鬆學」,今次再邀請他和學生分享兩年來的心得及成果,以及對未來的想法。

    師生共鳴啟發好奇 拓視野實現造星夢

    STEM、AI、創意思維是大眾眼中的教育新範疇,然而對於資深教育工作者來說,只要教得其所,目的可以化繁為簡,中學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具備未來社會的共通力。英華書院教師陳汝堅 (Eric Sir) 在本刊多次分享教育心得,本文將整合報道學生的學習成果分享以及老師對科技教育的看法,包括如何提升學生有國際視野。

    重塑評估 創意老師分享家長之道

    運用科技,跨科於音樂、舞蹈、英文及 ICT 等學科培育學生創意,梁靜巒 (Miss Jenny) 老師早前分享了在大光德萃書院任教的 ICT 應用和創意理念,而採訪過程中,與筆者談及另一個學界、教師和家長均重視的話題 —— 評估。這次 Jenny 分享的是如何看待電腦科評估,及善用工具提升學習經歷。另一方面,身為 21 世紀家長的她,對教育又有甚麼看法?

    打破宿命 快速籌備 STEM 全新課程

    宿命是指由於人的力量受先天所限,事情結果早已註定,靠個人意志或努力難以改變。就如課程改革,或受限於官方指引,或需妥協於氛圍環境,林林總總,難以作出突破;然而最近有老師們沒有被框框枷鎖,成功打破常規,以一年時間籌劃出全新課程,一口氣全面推動六級的小學課程改革。

    最新文章

    【場料】vivo X200 系列即日接受預訂 下月初上市!

    vivo 宣佈新一代 Dimensity 9400 旗艦 X200 及 X200 Pro,將於 11 月 21 日起公開預售,並於 2024 年 12 月 1 日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