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90後法醫人類學家 專解骨頭故事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還沒撰寫本文時,小記知道世上有專門以骨頭找出死因的法醫 Kathy Reichs 和美劇 Bones,但如何可變身專業法醫人員?如何考取有關資關等等事項都不清楚。今期就邀請了香港的女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為大家講解。

    李衍蒨(Winsome)是土生土長的 90 後香港女學生,現年 26 歲,中小學都在香港讀書,基本上是大家身邊熟悉的故事,但因為多一點堅持,走出了不同的路。她自幼十分喜愛偵探故事,只要是商場書展,首選都是懸疑奇案,母親也曾提議她,多閱讀其他類型書藉,並帶她前往圖書館,結果也只是讓她閱讀更多相關書藉的機會。不過,她也曾表示有段時間不再愛看相關懸疑書,因為坊間很多書的編排結局相似,直至後期坊間有法醫書藉出現,才讓她重拾興趣,也讓她更認清自己的意向。
    雖然她自小志向清晰,也愛讀人類生物,但因不愛修讀化學(Chemistry),更理解法醫訓練時間頗長(香港法醫需修讀 13 年或以上),所以也曾有一段時間,自以為日後不能從事相關工作。

    1210_eKids_F_1

     

    文學生花三年時間變法醫

    亦因此,她大學時只在美國修讀哲學,惟畢業前得悉其背景適合修讀法醫人類學(Forensic Anthropology),但已她申請了畢業,既不能轉讀主修,也無法申請雙學位。因此她回港後,申請香港中文大學為期一年的人類學系碩士學位。她明言中大課程屬於文化人類學,而法醫人類學是屬於
    體質人類學。
    她就讀前清楚兩者沒有直接關係,但中大課程會是合適的入場券。事實上,從事法醫和考古人類學的過程中,都會接觸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種,亦因此曾學習文化人類學有其必要性,能瞭解世界上各類的文化和生活習慣相當重要。中大畢業後,李衍蒨重回美國進修為期兩年的法醫人類學及法醫考古學碩士。
    她補充,體質人類學理論是基於人因環境而令身體有不同變化,從而適應生活,如熱帶地方人骨會較長,亦因此跑得比較快;位處偏寒地方,人體會較多脂肪。此外,體質人類學也包括進化論。至於法醫人學類是體質人類學的延伸,正因理論是基於人的骨骼會因為受環境改變,所以也可從骨
    頭中探索生前的情況。

    1210_eKids_F_2

    用邏輯揭真相

    筆者很好奇,以和合石的例子而言,要如何重新整理骸骨。李衍蒨表示也需視乎骨的狀況,例如骨是否長期被浸在水中,同樣附近泥土是否過濕,畢竟若骨頭長期處於濕潤,骨頭的硬度會改變,容易變脆,繼而令到骨頭受到破壞。不過,就算骨頭變脆,仍有機會提取 DNA 。
    另外,DNA 由直系親屬提供比對最佳,兄弟姐妹也能提供部份資料作確認。另外,牙齒也可以是當中的比對項目。當然,骸骨生前的病歷也可以是當中的參考,例如生前曾動手術、截肢等,都可作為參考。以上都資料都可協助分辨骸骨,而當中 DNA 可擔任確認的部分。
    有了資料,如何進一步實行將骨按人分開?李衍蒨回答基本上是運用邏輯解難,一般的做法是先確定人的數目,繼之用邏輯推論的做法,例如每人只得一隻左腳,以 10 人為例,若分辨時,找到11隻左腳就是有問題,需再次進行確認。接著可依前述資料和比例去分辨,例如人的左右應大致相同,就算差異也不會多於 2cm。大致分類後,就可進行 DNA 確認,若要提取 DNA 就會從長骨選擇,即手腳最長的部份,其中大腿骨最適合,因此部位一般保存 DNA 較佳,骨也比較厚。若大家如小記一樣,對李衍蒨和法醫人類學有興趣,可留意網上消息,稍後她會開設一個群組。

    對有興趣的讀者,若果想進一步閱讀相關書藉,李衍蒨推薦《世界十大謎案》和《危險人物》系列,而市面上的法醫人類學書,大多都比較專業及學術,也可考慮從外國的推理驚悚小說入手。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