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告訴大家 11 代 Core CPU 還未推出,大家是否會先購買主機板呢?答案因人而異,但隨著 Intel 率先公佈 11 代 Core 用的 Z590 等晶片組,最近 ASUS 便率先引入多款 Z590 主機板發售,揭開主機板新一波改朝換代的序幕。我們將一連兩篇文章,先看看 Z590 的特點,再實測主機板。
有了 Intel 300 到 400 主機板升級的經驗,也許大家會對 Z590 主機板不會有太大的期望。不過據筆者測試所得,從 Z490 到 Z590 主機板在功能方面的升級還是十分明顯的。
從「晶片組中心」到「 CPU 中心」
自 11 代 Core 開始, Intel 仿傚 AMD Ryzen CPU 內建 NVMe SSD 控制器的做法,成為一大改變,也使 CPU 在主機板的角色更為吃重。比如 PCI-E 4.0 功能, Z590 晶片組本身並不支援 PCI-E 4.0 ,主機板的 PCI-E 4.0 功能包括 2 條 PCI-E 4.0 x16 插槽、 Gen4 M.2 SSD 插槽等,均取決於 CPU 內建的 PCI-E 4.0 控制器,部分功能如第一條 Gen4 M.2 SSD 插槽更是沒有 11 代 Core CPU 便不能用。
Z590 沒支援 Gen4
有別於 AMD X570 晶片組本身支援 PCI-E 4.0 , Intel 即使是最高階的 Z590 也不支援 PCI-E 4.0 ,僅支援 PCI-E 3.0 功能,即使是 Lanes 的數目也沒有增加,維持在上一代的 24 Lanes PCI-E ,令人懷疑是 Z490 的小幅升級版,也使用家要使用 PCI-E 4.0 便得採用 11 代 Core CPU 。
4 組 M.2 SSD 插槽成主流
由於 CPU 增設支援 1 組 M.2 SSD ,這對於自 Z490 時代開始提供 2 至 3 組 M.2 SSD 的主機板設計起了很大的變化。即以今次送測的 ASUS ROG Maximus XIII Hero 為例,便提供了 4 組 M.2 SSD 插槽,包括 2 組屬 PCI-E 4.0 x4 的高規格插槽。可筆者上文已經提到, 11 代 Core CPU 只支援 1 組 M.2 SSD ,而 Z590 晶片組本身並未支援 Gen4 ,那麼廠商是如何實現呢?
原來,自 Z490 晶片組時代開始,已可支援 CPU PCI-E 「 1×16 or 2×8 or 1×8 + 2×4 」配置。這在 Z490 時代屬於不起眼的功能,但在 Z590 時代變得重要,進化為 「 1×16 + 1×4 or 2×8 + 1×4 or 1×8 + 3×4 」;簡單來說,即把顯示卡用的 16 Lanes PCI-E 分拆為 4 組 Lanes PCI-E 給 M.2 SSD 使用,原因是考慮到在大部分的場合,顯示卡在只使用 8 Lanes PCI-E 情況下效能損失不大,是否值得則見仁見智。
原生支援 USB 20Gbps
Intel Z490 原生支援最高 USB 3.2 Gen2x1( 10Gbps ),在 Z590 則升級至 USB 3.2 Gen 2×2( 20Gbps ),上限為 3 組。不過,在總 USB 數目的支援上, Z590 仍然為 14 組,而且是以支援最低級的 USB 2.0 計算,即意味著廠商還是需要外加 ASMedia 晶片以提供更多 USB 介面。以 ASUS ROG Maximus XIII Hero 為例,不計 2 組 Thunderbolt 4 即提供了 17 組 USB ,包括 1 組最快的 USB 3.2 Gen 2×2 ( 20Gbps ),以及 6 組 USB 3.2
Gen2x1 ( 10Gbps );而最慢的 USB 2.0 因為佔用較少的資源,所以仍然有 6 組之多。
Thunderbolt 4 開始普及
Intel Z590 晶片組並未整合 Thunderbolt 4 功能,所以 Thunderbolt 4 尚且屬於可選功能而非標準功能,但隨著 Intel 開放 Thunderbolt 的授權,使更多主機板型號開始加入相關功能。如 ASUS ROG Maximus XIII Hero 便提供了 2 組 Thunderbolt 4 。
稍後會大家實測 ASUS ROG Maximus XIII Hero 主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