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流行過的 Podcast ,近年在美國又再復興。多個音樂平台都開啟 Podcast 功能,甚至連新聞傳媒都通過收購加入競爭。最近成功轉型網上傳媒的《紐約時報》,在 7 月底用 250 萬美元收購 Podcast 製作公司 Serial Productions ,被視為進一步轉型的動作。
Podcast 一詞由蘋果公司在 2005 年推出 iPod 年代時所創,並在這 15 年來一直在旗下的產品內預載 Podcasts 程式。串流音樂服務近年又加設 Podcast 功能,如 Spotify ,以至台灣的 KKBOX 。
節目內容成收購對象
Podcast 有如網上電台廣播,單有播放平台並不足夠,要有節目吸引聽眾。《紐約時報》所收購的 Serial Productions 正是當地熱播的網台節目《 Serial 》、《 This American Life 》製作團隊。該傳媒今年 3 月收購 Audm ,專為長篇新聞製作讀音服務,如 Wired 、雜誌《大西洋》、《名利場》等。該報刊本身的 Podcast 節目《 The Daily 》亦有 200 萬人訂閱,更被稱為網上的「每日頭版」。
Spotify 也積極發展 Podcast 節目,今年 2 月用近 2 億美元收購運動網台 The Ringer ,5月出1億美元簽下清談節目名主持 Joe Rogan , 6 月與 DC 英雄聯盟合作,旗下人物將聲演新節目。最重量級應是前第一夫人米雪奧巴馬主持的新節目,上月底開始播出。這公司更揚言以Netflix為榜樣,在 Podcast 上建立類似的服務。
另一競爭者廣播公司 Sirius XM 去年收購 Pandora Radio 加入市場,今年 7 月又動用 3.25 億美元收購 Podcast 平台 Stitcher 加強節目種類。美國的 Podcast 市場正在快速增長,互動廣告協會與羅兵咸永道今年 7 月發表研究報告,預計當地 Podcast 廣告收益今年增 15% 達至 10 億美元,亦是在疫市中少數錄得增長的廣告類別。
港人未習慣收聽
Podcast 熱潮也吹到台灣, SoundOn 、 Firstory 等創業公司既開設廣播平台,也培育華語節目主持。 KKBOX 今月推出 Podcasters 服務接受用戶提交節目,在音樂程式上讓用戶點選收聽。
相比之下,較少香港人有收聽 Podcast 的習慣,在 Apple Podcasts 只有少數廣東話節目,如港台、本土研究社等。或許因香港人較喜歡看 YouTube ,例如有些政治評論的節目,模式與 Podcast 相似,都是幾
位主持在咪高峰前諷刺時弊、分析政治等,不過在 YouTube 上附以影像,節目看似更生動。至於香港會否跟上全球的 Podcast 趨勢,則要看有沒有人製作重量級節目,吸引用戶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