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文大學前校長、 2003 年沙士抗疫英雄沈祖堯教授發文指出,將於明年三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接任醫學院院長和高級副校長,展開人生新一頁。他在貼文中提到南洋理工大學是舉世知名的優秀大學,更是發展醫學人工智能的理想平台,跟他的研究興趣配合,是個難得的機會。雖然不捨香港,卻看得出他對新挑戰的期待。
沈教授處處為香港人著想,臨別贈言也一樣。他將眼光放在人工智能醫學的發展上,因為這是未來解決人類眾多疾病及苦難的重要技術,及早涉足研究,都對當地以至世界的醫療、社會有重大影響,更是經濟藍海。
影響舉足輕重
根據市場分析機構 Grand View Research 於 2019 年底發表的報告指出,於 2025 年全球人工智能醫療的市場規模達到 313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 41.5% 。增長動力來自於醫療保健及硬件設備成本不斷下降,加上大量採用大數據,促使人工智能適用的環境更多。而另一研究機構 Omdia | Tractica 的估計更進取,預計全球人工智能醫療的中收入達到 340 億美元。
在追蹤創業公司發展的 CB Insights AI 100 報告中,今年獲選入排名榜的人工智能醫療為最搶眼的類別,共有 13 間入榜,反映人工智能醫療在全球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香港在這方面都有好技術,例如瞳訊醫療智能眼底篩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 VisionaDR 平台,可即時分析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照片是否有糖尿眼病徵,準確率九成六以上,平台同時可將分析結果上載至網上系統,讓醫生即時跟進。根據該公司的資料,有關技術毋須病患者滴藥擴張瞳孔,減低不適,拍完眼底照片更可即時得知結果,加快檢驗時間。
好的人工智能醫療方案,不是一兩個就夠。要研發更多,就要靠科技界、教育界及醫療界三方合作。惟近年香港政府的政策不是失衡,就是欠長遠打算,雖然大額撥款發展生物醫療科技,更將重責落在香港科技園身上,偏偏在教育及醫療上削減經費,在缺一不可的情況下,變相阻慢香港的人工智能醫療發展。
香港,最終會否錯過這個新藍海的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