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連登關注智能燈柱 特府:擱置三項涉及私隱功能

    Eric Chong
    Eric Chong
    商業・科技・創業・編輯

    特區政府已在多個地區安裝智能燈柱,落實為期三年的多功能智能燈柱試驗計畫。近期反送中遊行十八區遍地開花,要當局答應五個要求。開始有網民提出燈柱設有鏡頭和其他設備監控,造成侵犯私隱的憂慮。助理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稱,基於公眾對私隱關注,暫時擱置三項功能,先試驗其餘不涉及私隱項目。

    多功能智能燈柱試驗計畫上月正式開始,項目花費 2 億 7,200 萬元。現時已在九龍灣常悅道和啟德承啟道安裝約 50 支智能燈柱。稍後會在中環和金鐘、銅鑼灣和灣仔、尖沙咀、觀塘等地區分階段安裝約 400 支智能燈柱。

    各支燈柱可按需要裝上不同設備,如在「冬甩」型的保護罩安裝全景攝影機、氣象感應器及空氣質素感應器等,收集三類不同的實時城市數據,包括氣象、空氣質素及交通快拍情況,加強城市及交通管理,並上載資料一線通開放數據。

    智能燈柱可裝上冬甩型保護罩,加裝鏡頭攝鏡機。
    智能燈柱可裝上冬甩型保護罩,加裝鏡頭攝鏡機。

    黃志光指出,現時路政署、運輸署、天文台、環境保護署、旅遊事務署和地政總署有使用智能燈柱,收集或發放數據。如運輸署的交通快拍,每隔兩分鐘拍攝,影像會在燈柱內處理,降低解像度並傳送至資料一線通後,隨即刪除。現時在偉業街近常悅道的燈柱裝有鏡頭提供交通快拍服務。

    偉業街常悅道交界的交通影像,正由智能燈柱的鏡頭提供。
    偉業街常悅道交界的交通影像,正由智能燈柱的鏡頭提供。

    他表示,因公眾對智能燈柱有私隱疑慮,已暫停三個功能,包括環保署的全景攝影機監察非法傾倒、運輸署的藍牙交通偵測器和影像收集車牌做流量統計。直至完成更廣泛諮詢和跟區議會進一步商討後,才會重新啟動。而新安裝的智能燈柱則不會加入這些功能。

    他強調,監察攝影機拍攝到的影像及影片只會供運輸署和環保署使用,以監察交通情況和協助打擊非法傾倒建築廢物的執法工作,兩個特定用途在去年已諮詢立法會相關委員會,並獲得支持。他進一步解釋,運輸署的車牌收集功能不會儲存影像數據,從鏡頭攝下的影像,會直接在燈柱內處理,擷取車牌資料後影像便會被丟棄,文字資料經加密傳到運輸署系統,與資料庫對比,取得車輛種類,作道路汽車流量統計。而所統計的不同時段汽車流量數據,亦在資料一線通發放。「運輸署早已在繁忙路段安裝鏡頭作該功能。」

    為釋除公眾疑慮, OGCIO 將會成立更廣泛諮詢委員會,邀請業界、資訊安全專家加入,以更符合保障私隱條件。之後會再到區議會諮詢,若有進一步疑慮,會跟委員會再商討加強保隊,減少市民疑慮。

    黃志光表示,私隱一直是社會所關注,由設計燈柱開始,與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溝通,確保遵從私隱條例。為保障私隱,攝影機只會對向及拍攝公眾地方,並在燈柱上張貼相關告示。

    燈柱上設有標籤說明所提供的功能。
    燈柱上設有標籤說明所提供的功能。
    另一支燈柱設 Wi-Fi 服務,亦有標籤說明。
    另一支燈柱設 Wi-Fi 服務,亦有標籤說明。

    至於網民憂慮的 RFID 功能,他表示,用於燈柱的 RFID 技術由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開發,裝置只是電子標籤,發出訊號,沒有收集數據的功能,也不能讀取其他裝置的資料。其中一個用途是配合視障人士手杖系統作導航。

    燈柱設有RFID和二維條碼,作定位服務。
    燈柱設有 RFID 和二維條碼,作定位服務。

    他指,現時燈柱並沒有設容貌識別功能,拍攝到的影像不會傳送到第三方作容貌識別。警務處現時沒有要求在智能燈柱上使用攝錄功能。

    日後在燈柱上新增功能和應用程式,黃志光稱需要先提交立法會、區議會通過。若涉及私隱,都要遵從個人私隱條例。

    黃志光(左)稱,基於公眾對私隱憂慮,現已擱置三個功能,有待邀請專家組成諮詢委員會,並跟區議會進一步磋商。
    黃志光(左)稱,基於公眾對私隱憂慮,現已擱置三個功能,有待邀請專家組成諮詢委員會,並跟區議會進一步磋商。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