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yzen推出之前數年,AMD於處理器市場可說是毫無競爭力可言,中高階市場的FX系列完全無力招架Intel Core系列。直到今年AMD推出Ryzen系列,終於扭轉多年來積弱的局面,全新Zen架構效能大幅提升,加上以相宜價錢提供更多核心,成功贏回口碑及市場佔有率。
最高16核心/32線程
現時Ryzen系列已推出Ryzen 3、Ryzen 5及Ryzen 7系列,分別視Intel之Core i3、Core i5及Core i7系列為假想敵,價錢由$1,000至$4,000不等。至於更高階的HEDT(High-end Desktop)市場,多年來一直由Intel獨佔,在沒有競爭者的情況下,擠牙膏式推出產品的情況更加嚴重。
承接Ryzen系列的強勢,AMD今次推出Ryzen Threadripper,正式進軍HEDT市場。Ryzen Threadripper沿用Ryzen系列的Zen架構,AMD一再強調IPC較上代提升達52%,大幅拉近與Intel架構上的距離。Threadripper可說是巨大版的Ryzen,首發的1950X提供多達16核心,較主流Ryzen 7系列多出一倍,配合SMT(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技術更提供達32條運作線程,創下桌面平台的新高。
AMD 昂然進軍 HEDT 市場,當然亦要有高階 X399 主機板作配套,首發正是 ASUS ROG 系列的 Zenith Extreme,叫價接近 $5,000,成為目前 AMD 平台的頂級座駕。
Zenith Extreme集合頂級功能於一身,網絡方面尤其強勁,加入最新802.11ad無線網絡,提供高達4,600Mbps理論速度,另附帶ROG AREION 10G子卡提供10Gbps有線網絡。
此板提供四條PCI-E 3.0 x16實體插槽,使用單卡或雙卡時,每卡均可提供足本x16頻寬;第三及第四張顯示卡的頻寬則為x8,因此四卡的頻寬分配為「2×16 +2×8」,對應四卡SLI或CrossFire,隨板亦附送2-Way HB、3-Way及4-Way的SLI硬橋。
Zenith Extreme加入一條DIMM.2專用插槽,配合專用模組可安裝兩條M.222110 SSD,各自提供高達PCI-E 3.0 x4頻寬,模組上方更可加裝小型風扇為SSD降溫。板上晶片組的巨型散熱片下,亦提供一條M.2 2280插槽,同樣提供PCI-E 3.0 x4頻寬,廠方稱散熱片可降溫達15℃。此外,板上還有一組U.2插頭,供用家連接多組高速SSD。
此板的配件亦十分豐富,包括Fan Extension Card供接駁額外三把風扇,ROG VGA Holder則用作強化顯示卡防止變形。此外,背板位置上方加入LiveDash OLED小屏幕,可顯示POST開機狀態、運作溫度、電壓、時脈等資訊,對裸機玩家來說十分實用。此板當然亦大玩AURA RGB燈光,晶片組散熱片、背板面蓋、板背均加入發光條,還可外接兩組4-pin及一組Addressable燈條;連背板五組音效插頭亦會發出五色燈光,玩味十足。
Ryzen Threadripper1950X 視 Core i9-7900X 為假想敵,兩者同樣開價 USD999,今期當然要來個正面對決,且看鹿死誰手。此外,亦會加入 AMD 主流平台的頂級型號 Ryzen 7 1800X 作參考。
首先是 SiSoft Sandra 理論測試,在 CPU Arithmetic 項目中,1950X 成功力壓 7900X,但 CPU Multi-Media 項目則明顯落後,這方面依然是 Intel 強項。在 AMD 最愛的 CineBench 測試中,1950X 跑出 3,000 分以上佳績,比 7900X 高出 26% 以上,表現突出。另一項模擬渲染測試 Blender 中,1950X 亦比對手快上一成多。
接下來是 HandBrake 影片轉換測試,1950X 將 4K 影片壓製成 1,080p 解像度,H.264 格式比 7900X 快上兩秒,H.265 格式則打成平手。CyberLink MediaEspresso 的轉片測試中,1950X 亦比對手快上四秒。Kolor Autopano Video Pro 的 4K 360 影片後製測試及 WinRAR 檔案壓縮測試中,7900X 依然大幅領先 1950X。
3D效能測試以GTX 1080 Founders Edition進行,3DMarkTime Spy及Fire Strike Ultra兩項跑分測試中,1950X的得分已經貼近7900X,不再像主流平台般Ryzen 7明顯落後於Core i7。兩個實際遊戲中,1950X表現仍未及7900X;在Rise of the TombRaider這款DirectX 12遊戲中,1950X較同門1800X表現有明顯增長,更有力發揮多核心優勢。
1950X的TDP高達180W,比主流平台1800X(95W)高出接近九成,亦比7900X(140W)高出近三成。處理器完全負載時,1950X平台耗電高達325W,比7900X高出近50W,相比1800X平台更是高出100W以上,可見16核心的確大食。運作溫度方面,1950X閒置溫度為33℃,完全負載20分鐘後亦僅為67℃,表現理想。
總結:
AMD憑Ryzen Threadripper 1950X進軍HEDT市場,正面挑戰Core i9-7900X之地位,繼承Ryzen的高性價比傳統,今次以16核打10核,效能亦沒有令人失望。1950X整體效能足以與i9-7900X平起平坐,在3D渲染、影片轉換等應用,表現更勝對手,稱得上是磢靚招牌之作。期望競爭可以帶來進步,迫使Intel積極加快推出新產品的步伐,對消費者以至整個行業都會有正面作用。
[row][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 [/row]
[row][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 [/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