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未完,學界變化甚大,由最初學校直接停課,至疫情初期的視像教學、分階段復課等措施不斷演變。現時教師在線上或混合式教學中加入互動元素,而今次 《 PCM 》 邀請了一位小學教師分享心得,他既成功轉型為 Learning Designer ,亦於疫下發展出有效且省時省力的互動教學模式,適用於未來教學。
今次 《 PCM 》 邀請受訪的是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課程統籌主任郭文釗,該校於疫情前,教學團隊已有發展電子學習,該校甚至是全港唯一一間參與 Microsoft Showcase Schools 計畫的小學,學校能得到此證明原因並不是該校如何能夠應用高科技,而是該校教學團隊如何活用科技。郭老師表示,由於該校 2017 年的小四年級已開始推動 BYOD ,所以疫情初期即 2020 年初已有即時網課,當時主力使用 Microsoft Teams ,以及配合 OneNote 及 Kahoot 使用。
疫下有效縮減課時
不過,該校教師團隊並未因此而停步,郭老師繼續致力研究教學的改善方案。據他理解,有教師及學生均表示經歷視像課堂再回校上課,會產生於兩間學校上課的感覺。原因是當長時間單向注視屏幕,再回校上課就仿如一個課堂經歷兩次,而且會產生出於不同學校上課的吃力感受。除此之外,郭老師正考慮疫情和學校的長遠發展,搜羅及理解多種教學觀點後,他參考 Blending Learning 重點,將視像備課課堂改成學習任務,並於該校的五年級常識科實踐。郭老師接著以課堂實例講解,如繁殖議題內容會涉及出生、死亡及成長,還有需教授胎生、卵生及生物體型轉變等概念,於實體課本所佔內容逾五頁,過往需要大概兩至三課堂教授,現在重新編排課堂內容後,約可在一個課堂內完成。
郭老師續講解,他給予學生的任務是自行以寵物或一款動物說明出生歷程,也就是備課,他預計小五學生能於 15 分鐘左右內完成。接著在全班上課的課堂編排是以 15 分鐘左右時間展示學生們的內容,再用 15 分鐘分類及講解,最後作總結,如此一來,學生們合共需約一課堂時間就可完成學習此項課題,而課後可因應學生狀況再編排功課或補充。教師需具備的能力是規劃課堂要點,並且可沿用傳統課本及教材,只是老師的角色會轉變為 Learning Designer ,要重新編排課堂。此外,這種學習模式能帶領學生實踐自主學習,因為學生會經歷備課、在課程期間學延伸學習。
除了課堂編排外,郭老師亦分享該校教學團隊善用四款 Apps ,增加課堂互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如 《 Pear Deck 》 可讓所有學生一起備課或課堂練習,然後老師可快速一次瀏覽所有功課,接著可快速分類或解題等進行鞏固。
未來走向自主學習培養
最後郭老師歸納要達成以上有效率的教學,對師生而言均有得益。教師善用手邊工作已可省時省力,學生可有效及自主學習,而可預見的難點只是要老師放下對課本逐頁教授的習慣及執著,重新審視課程重點及需要。郭老師明言這次機會既是危機亦是轉機,以他所知全球及香港的學校均因應電子學習狀況而日益增加差距。目前能順利掌握最佳優勢是新加坡,全因該國有明確教育路向,以培養公民成為全球公民為首任,並有明確的教學資源編配,有利疫情期間仍推進自主學習發展。
事實上,這種教學模式郭老師曾與香港大學的 Professor Nancy Law 談及,編排上與理論脗合。初步獲得成果外,作為課程主任的他分析,完全回校復課未有時間表。授課時間無法於可見將來恢復,疫情帶來另一個改變是有機會重組課堂。運用 Blending Learning 就可重組課堂外,甚至可考慮貫穿不同科目,實務上亦可達致一樣目的。如此一來,可節省更多時間,他期望日後重組科與科的課堂,從而讓上午沿為傳統教學,下午開放予學生自學,讓學生能有自主時間及空間發展個人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