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科技確實有助改善教育境況,有地理科教師於五年前左右開始推廣採用智能沙箱教學,令紙本上的等高線活起來,從而讓抽象概念變得更簡單,且整個教學方案本身充滿 STEM 元素。只是在疫情期間,沒有了面授課堂,可說得物無所用。因此,老師遂與發展公司合作開發 AR 地理 App ,讓學生能運用 AR 學習地理。
第四代智能沙箱
現時任教於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地理科科主任廖學謙老師,他透露加入平板功能是學界教師們的需求。他憶述於學與教博覽分享期間,有與其他教師討論系統的優點及缺點,從中產生很多更佳的教學意念,包括增加更多模擬效果,如板塊活動、水位上升等。另一個方向是結合平板拓展功能,現時增加了串流播放效果及列印立體模型等。經過數年發展,智能沙箱迄今已是第四代。事實上,這些改良和變化不止成就智能沙箱,也讓香港成立的製作團隊累積更多協助學界推動科技教育的經驗。
虛擬與實物結合
只是隨著疫情反覆,不能面授的情況下,智能沙箱基本上無法使用,取而代之是學界有更多急切的線上軟件需求。廖老師再次與廠商合作,期望推出有關地理的 AR App ,以便學生們在家學習使用。廠商反應迅速,按廖老師的要求於一個月內已有成果,加上疫情亦曾緩和,廖老師甚至曾嘗試運用 App 裡的 AR 和實境結合,效果有趣。
AR 版應用無界限
目前 AR 版本 App 已推出,內有多項教育課堂所需的常用功能,實用性高的是自由塑造地形,師生均能在平板上自建地形構圖,並配合真實度高的量角器和間尺方便學習。運用此功能,老師們可於平板上分享屏幕進行直播教學,而延伸於此也有班房管理和功課系統,整套工具與智能沙箱相似,並支援匯出作立體模型。廖老師表示,此 App 適合線上及線下應用,正是新常態混合式課堂所製作的最新產品。
香港年輕 IT 人才成功實例
整個訪問中,廖老師經常讚賞製作軟件的廠商,而且言談舉止間不難察覺兩者熟絡。細問之下,開發廠商裡有大半的工作人員是廖老師任職舊校的畢業生,他亦坦言是因緣際會下,發掘了學生的 IT 技能。加上他們畢業後與學校有保持聯繫,最終互相合作成功開發適合學界應用的地理系統,目前該公司亦有協助學校拓展 STEM 教材,這正是香港成功培育新一代年輕 IT 人才的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