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雲端上的財務自由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大家想想,如果連自己都不清楚什麼是財務自由的話,又如何讓孩子認識和了解這個概念呢?所以今期我打算花點篇幅講個故事,讓大家搞清楚這個重要的理財概念,然後才開始討論怎樣教導孩子。

    新版窮漁夫遇上富翁
    故事是這樣的:一位富豪來到某小村落渡假,他遇到一個很厲害的漁夫,漁夫用很短時間就能捕獲巨大的鮪魚,但漁夫只能捕捉僅夠一家糊口的鮪魚數量。富豪覺得他這樣太浪費時間,建議他多捕鮪魚拿去賣,賺了錢可開設自己的公司。漁夫聽了富豪的提議後就問「十數年做到之後又怎樣?」富豪大笑說「到時發達了就可退休,每天到河邊看看海、釣釣魚享福啦。」漁夫不解「我現在不就是這樣生活嗎?」

    原版故事來到這裡就完了,但我卻為這故事加插了下文:富豪聽到漁夫的反問,沒有爭辯什麼,只是微笑著伸了個懶腰說「那你現在也不錯,加油吧,我在這裡都快一個月,也著實有點悶了,明天我準備到地球的另一端滑雪、看看極光,或者在那裡兼職酒保,體驗一下當地文化也不錯…不過我想,那對你來說應該是太遠了。」看到這裡,你領略到什麼了嗎?

    認識真正財務自由
    我們常說「有得揀至係老闆」,正如電影《Matrix》系列那個經典概念:Problem is choice,所謂財務自由,其實是給予大家選擇權,而不是有很多錢可以花;當一個人不用花時間精力工作,也能得到足夠收入以應付日常必要開支時,那他就可隨心所欲地選擇是否要工作。來到這裡,自然有人會抗議「唔使辛苦又有收入?講就易!」其實這個說難,也可以不太難。租金、iBond利息甚至出書版稅、YouTube廣告收入,全都是這類收入,我們把這類收入稱為「被動收入」但最佳的被動收入還得跟通漲一起升值才可。

    「嘩!咁即係要幾多先夠?」我也覺得這問題不好回答。雖然網上有不少「財務自由計算機」,能夠「約略」幫我們計算一下「幾多先夠」這個問題,但必須留意的是,這些計算器大多假設了你退休後沒有任何收入,只靠積蓄過活,所以嚴格來說,這類計算機是沒有「被動收入」這概念的。要真正計算,最好還是自己動手,利用試算表將退休後所需的每年預計開支列出(記得別忘了加入通漲率),再將數字除12,這樣你就能得知每個年度的每月被動收入所需了。還是覺得太複雜?我有個更簡單的辦法:咨詢你的理財顧問,又或者,電郵給我問問吧。

    作者:陳志旋(投資理財顧問)
    電郵:cs88.chan@gmail.com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