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嬰兒應該進食幾多?餵奶多少才吃飽?新手爸媽未必完全了解。三位來自科大的畢業生開發出嬰兒飲食記錄器 Feedibaby,令所有奶樽加入智能功能,記錄嬰兒每日的食量。Feedibaby 以物聯網技術,收集嬰兒的數據給父母參考全球標準。開發這設備的原因,原來是其中一位創辦人高文澄的成長經歷。
嬰兒飲食記錄器 Feedibaby 主要有三部分:奶樽承載器、電子磅底座及流動應用程式。每次餵嬰兒進食,先將奶樽套在承載器內,然後放上電子磅底座量重。承載器與底座有磁石相吸,一同拿起便餵食。進食後,奶樽連同 Feedibaby 放在桌上,自動計算前後重量相差,推算出嬰兒進食的份量,連同進食時間儲存記錄。當連接至智能電話,數據經藍牙同步至應用程式和雲端。
電子磅底座還設紅外線測溫功能,探測奶樽內的溫度。萬一超過適合飲用的溫度,會亮起紅燈警告,毋須再靠手的感覺測試。承載器用上矽膠物料,有兩個大小,較小直徑適用於市面上絕大部分奶樽,較大的可套上嬰兒食品,甚至水樽。惟父母需要在程式內選擇食物,現有的選項包括母乳、奶粉、水。高文澄表示,日後將增加選項,記錄小孩所進食的一切。
擷取實時飲食數據
她表示,雖然不少父母都會為初生嬰兒記錄,但大多只維持兩星期。「照顧小孩令人太累,餵食也不容易,長期做記錄實在太大挑戰。 Feedibaby 正是將記錄過程自動化,而有了這些飲食數據,可讓父母更了解嬰兒。」
例如香港媽媽產假短,爸爸的侍產假更只得幾日,嬰兒大多交由別人照顧,要不是外傭,就是父母長輩。用上 Feedibaby,便可查看孩子的飲食情況。家中外傭大多懂得用智能電話,每次餵奶即時上傳數據,即使在公司亦能遙距監察。至於父母或許不熟用智能電話,可留待稍後才同步數據,檢視孩子當日的食奶量。
數據上傳至雲端,自動繪製圖表,顯示嬰兒的食奶規律。數據反映嬰兒是否過重或過輕、食量太多或太少,還會根據年齡、體重和身高,跟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作對比,追蹤嬰兒的成長情況。父母可將數據跟醫生、營養師分享,為育兒建議提供實質數據支持。
高文澄指出,現時香港約有兩成一歲以下小童過重,若不好好跟進,日後或致肥胖問題。「過重的原因,無非擔心嬰兒不夠飽,餵奶過多。Feedibaby 記錄進食數據,有助追蹤不正常食量,及早避免過肥。」
[row][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 [/row]
兒時經驗啟發創意
在 Bonnect 創辦團隊中,沒人有育兒經驗,卻想出 Feedibaby 產品,因高文澄自小受食物敏感所困擾。她自小容易敏感,一直不知原因,至長大後做血液測試,發現原來對個別食物敏感。若能在小時候免疫系統發展階段接觸致敏食物,有助身體適應,不再對致敏原有反應。可惜發現太遲錯過機會。有些食物敏感可能在數日後才出現徵狀,要追索源頭或有困難。因此,醫生建議父母給小孩餵食時,做好飲食記錄。但有幾多父母會做足?結果出現食物敏感也無法得知原因。
「開發 Feedibaby 的原意就是要記錄嬰兒的食飲過程。現階先記錄食奶、嬰兒食品,日後將加入其他功能,做更多飲食記錄。」
憑著成長經歷,在大學四年級時參加科大與友邦保險合辦的「醫療保健產品設計馬拉松」,提出設計 Feedibaby 追蹤嬰兒飲食份量的理念,贏得 5 萬港元獎金,便創立 Bonnect 將概念變成產品。之後獲創新科技署所頒創新科技獎學金,成為註冊專利技術資金。期間又申請數碼港的創意微型基金,及後成為培育公司,還加入好幾個物聯網創業加速器,促成了準備推出市場的 Feedibaby。
等待機會推出
他們在今年母親節發起眾籌計畫,可惜期限內未能募得足夠資金。不過,高文澄未感氣餒,已定出下一步計畫,尋求跟嬰兒用品生產商合作。「在他們的產品內加入 Feedibaby 的技術,有助收集數據,例如可制定日後產品策略。」
她指出,幾十年來一直靠經驗育兒,所謂的數據又過時,香港特區政府還在用 1993 年制定的華南兒童生長指標去對比現在的嬰兒。「30 多年來的生長指標相信已大有不同。只要用戶數量多,Feedibaby 可提供第一手的嬰兒數據,甚至比政府官方數據種類還要多,可作不同類型的市
場研究。大有潛力跟嬰兒用品生產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