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見到子女有困難時,當然不欲子女受苦,只想盡快及盡力除之。然而,苦頭表面上是負面,但其實有其正面的意義。學習踏單車的孩子一定試過跌倒,才懂得平衡,才知道如何避免再跌,例如轉彎要收慢,下坡要剎掣。透過不停的嘗試與倒下,孩子終於揣摩了技巧之所在,副產品是堅強及再接再勵的精神。
給予孩子苦頭的機會
太空人長期逗留在太空的無重狀態之下,「造骨細胞」(Osteoblast)和「破骨細胞」(Osteoclast)的互動出現失調現象,以致骨骼的新陳代謝失去平衡,引起骨質流失,與骨質疏鬆症有相同的情況。因此,太空人需在太空中常做運動,刺激骨骼的生長,以減慢鈣的流失。其實,培育孩子也是同一道理,意志與耐性,需要時間與機會來考驗,否則便會像太空人流失鈣的情況一樣,愈少苦頭的刺激和鍛鍊,孩子難有堅毅與忍耐的品德。
小四後不再包底
Fiona及Charles有一兒子Donald,他很不慣吃苦,動不動便要父母為他解決困難。排隊的是父母,但玩的卻是兒子;外出吃飯時,點菜的是兒子,但當感到難吃時,父母便需「包底」,吃光孩子的剩菜。每當孩子叫苦時,父母會速速送上幫忙。Fiona及Charles知道自己其實是好心做壞事,於是,當孩子升上小四後,父母便開始學習放手,少了對孩子提醒,減少更正功課,嘗試讓他習慣自己想辦法解決。每當犯錯時,也不急於提示,只從旁鼓勵及加油。不久,Donald自己也表示喜歡父母的轉變,雖然有時仍想依賴父母一把,但也樂見父母對自己的信任及鼓勵。
Donald的情況比比皆是,但父母要學習Fiona及Charles這般忍手及忍心的態度,為孩子送上苦頭,不但可令孩子學會堅毅與忍耐,而且更是現代孩子一件寶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