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園公司建立創新斗室的計畫快能實現。外界誤解這是一項單純的地產項目,但從推動創科發展的角度上看,加入共創空間才能完整生態圈,更是吸引及留住人才的首要措施。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創新斗室的建築草圖將完成,是一項提供 500 個約 280 平方呎住宿單位兼備設施及共用空間的項目,讓創科人才在辦公室以外也能有交流的地方。這亦是與市場上主流只供上班的共用空間分別之處。
目前,創新斗室的建造方案仍在計畫中,早前有說該項目將以「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不過此方式在香港仍未有先例,香港科技園公司正與其委聘的建築顧問研究引入此方法在技術上的可行性,並會比較跟使用傳統建築方法的成本效益。
他強調,預計獲通過撥款後,創新斗室可在兩年內完工並投入服務。有關款項足夠支持興建及未來的營運,長遠能自給自足,毋須政府再資助補貼。初步供本地或外地初創公司的創辦人、相關公司的員工,以及專家學者等申請。
有住宿優先考慮
身在創科領域、主要研究精準癌症醫治的善覓行政總裁翁錦輝相當認同香港發展創新斗室的項目。他指出,創科範圍較闊,人才單靠本地供應並不足夠,歐洲、東南亞及中國都大有人才,要吸引他們來港發展,除了基本的生活需要外,對科研人才來說,便是一個具發展潛力的創科生態環境。以該公司為例,尋覓靠近辦公室又想有較寛敞兼負擔得起的空間,作為員工宿舍不容易,最後要在上水火車站附近才找到合適的單位。
事實上,像善覓要為海外員工尋找住宿地方的公司有不少,如科學園附近已有住宿設施,就可解決這難題,對初創公司請到人才大有幫助。他又認為:「要推動生態,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地方就夠,在上班以外也能匯聚人才交流,就如大學校園與學生宿舍的關係,生活圈圍在一起可增加溝通及討論,相信有助促進創科發展。同時,科研人才最重視生態圈,有得著就會投入。」
來自波斯尼亞的 Haris Begovic,在開發「希望之手」的復康機器人技術(Rehab Robotics)任職科研主管,他早知道香港的租金水平極高,對他而言選擇工作場地首要條件是公司理念及性質,其次就是公司有沒有安排住宿。
Begovic 補充:「創科公司需求大量人才,要招聘『外援』在所難免,正當全球推動初創發展的國家及地區都設有連同住宿設拖的共創空間,香港也不能落後,相信創新斗室所發揮的效能都是正面。」
© 2020 Plug Media Service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