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遊戲雖然風靡全世界,但在全球電競熱潮下當地卻不怎麼受到重視,推廣也比世界其他國家慢了好幾步。月初「日本電競聯合( JeSU )」成立,因可以為電競選手發行專業執照而受到注目。同樣香港亦在發展電競,又會不會仿傚她們的做法,為日後打好基礎?
合併電競組織為日後鋪路
「日本電競聯合」( Japan eSports Union,下稱 JeSU )是在 2 月 1 日成立,由「日本電競協會( JeSPA )」 、「日本電競聯盟 ( JeSF ) 」及「 e-sports 促進機構」三大日本電競團體合併而成。同時「電玩娛樂協會 ( CESA ) 」以及「日本網路遊戲協會(JOGA)」將為 JeSU 提供支援。
三大電競組織合併除了能建立客觀、公正的認證參考規範外,原來也是要為參加國際性比賽做準備。雖然 2022 年杭州亞運會將會加入電子競技為比賽項目,但日本竟然未有組織加入日本奧委會( JOC )。根據日本法律,假若該參賽項目有複數團體存在,便不能加入日本奧委會,這樣就不能派出國家代表隊參加國際電競大賽。所以今次三大組織大統一,就是要建立單一代表性組織,來為日後參賽鋪路。
發行電競選手執照 強調專業資格

對大部分人來說,總是分不清「電競」與「打機」間的分別,覺得要成為電競選手只是兒戲。而 JeSU 就推行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制度——為受認證的遊戲玩家發行專業資格執照,甚至將執照資格變成公認大賽的獎品。

而 JeSU 所指的「專業電競選手(プロゲーマー)」的定義如下:
- 具有作為專業人士的自覺性
- 按照體育精神進行遊戲
- 每天努力提高技術
- 為國內電子競技的發展做出貢獻

而所發行的執照就分兩種:
1.「ジャパン・eスポーツ・プロライセンス」(日本電競專業執照)
- 15 歲以上,初中畢業。
※但未滿 20 歲人士必須得到監護人同意
2. 「ジャパン・eスポーツ・ジュニアラ イセンス」(日本電競初級執照)
- 13 歲至 15 歲,但符合發行專業執照資格者
※可獲得非高額獎品,但不可獲頒獎金。
※滿 15 歲以後,需要監護人及本人同意後才發行專業執照。
除此之外,已經有往績的選手,只要有遊戲知識產權持有人(主要是遊戲發行商)推薦,就可以例外地發行上述兩種執照給他們。

隊伍方面,需再另外申請隊伍執照,但有以下限制:
- 申請人須為法人(公司),並擁有遊戲知識產權持有人認可的成績,再由 JeSu 發行。
- 只要有一名以上成員擁有執照,就可以以團隊的名義來參加官方大賽。
※但獲得獎金時僅頒給持有執照成員
法例跟不上 獎金上限難吸引


電競發展在日本另一難關就是無法提供吸引的獎金。根據日本景品表示法,限制國內比賽獎金上限為 10 萬日幣(約 $7,300 港元),這個金額實在很難吸引人投身在電競行業。以香港作例,平均一個數百人規模的比賽,獎金就以二萬港幣起計。所以設立「專業電競選手」資格,另一目的就是希望電競選手們能享有與職業棋士以及職業運動員同樣的待遇,藉此爭取提高獎金的上限。
反觀香港,目前電競業只靠商戶來推動,但政府只舉辦過事後被指問題多多的「電競音樂節」外,未有一些較實際的配套及幫助去電競發展。香港眾多的電競團體和電競隊,又能否聚合起來,爭取到亞運的參賽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