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師生投入STEM 海陸空拯救行動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投入是一種情緒,當情緒醞釀後,會令人產生一種莫明的專注感,那麼使學生投入課堂要有甚麼吸引力?適當難度、趣味設計,還有新知識,結合上述元素的STEM,就有機會令師生出現投入的情感,而今期受訪的學校課程設計正具備以上元素。記者在保良局王賜豪(田心谷)小學課室靜待學生進入課室,學生坐定定聆聽教師發出的課堂指示,目標是令小型電動車能走動。原先以為此題目不太複雜,畢竟巿場上有很多半組裝產品。

    現場所見,學生主動性和參與度十分高,當教師發出課堂指引後,課室隨即變得熱鬧。部份學生開始走動至其他角落,也有學生開始進行討論。記者上前參觀五組的作品,不難發現每件作品各具特色,每件作品的車身設計、車架物料,以至車的形態均不一樣,例如有組別使用紙盒,也有組別使用雪條棍作車架;車架比例也各有不一,有別於其他學校課堂裡,學生作品近乎一色一樣。

    ( 左 )保良局王賜豪(田心谷)小學副校長李安迪和(右)教師陳迦志講解海陸空STEM歷險課程設計。
    ( 左 )保良局王賜豪(田心谷)小學副校長李安迪和(右)教師陳迦志講解海陸空STEM歷險課程設計。

    突破官津坐定定上課傳統副校長李安迪講解課堂設計要點,他說:「傳統官津學校的STEM課堂,大多以授課方式教授,而且教學編排上是2人一組,教師從旁邊教邊做,相同製作電動車課題,約四堂可完成,如此一來,教學成品準確精美,課室也具有效率,但同學會缺
    乏學習協作及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考)的機會。」

    設計以學生為中心課堂

    該校教師聯手討論出新的教學方式,務求培養出學生具備未來生活技能的課堂。考慮到學生需具備協作、創新及解難等能力,他們參考外國教育的主題學習方式,給予學生有充裕時間去實踐自主學習,由此構思出能吸引學生的空陸海拯救行動。此外,教師也需在課堂作出改變,需嘗試及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活動,即教師在課堂擔當陪伴角色及適時提醒學生,以符合進度,並提出思考方向引領。

    順帶一提學生的參與率,原先該校是以參加科學比賽培育精英學生,現改變為STEM for All,即STEM會成為該校的普及教育。故此課堂讓全部六年級生參與,目的之一是藉此作為日後教學的基準點,然後向下推動至低年級。

    學生不需要坐定定上課, 也能學習;而且能通過自選材料,認知生活上物品的優缺點。
    學生不需要坐定定上課, 也能學習;而且能通過自選材料,認知生活上物品的優缺點。
    放手讓學生學習,學生能學會的不止是課堂知識,也學會面對自身安全的判斷。
    放手讓學生學習,學生能學會的不止是課堂知識,也學會面對自身安全的判斷。

    主題式帶動師生

    訂立共同目標後,就要找出課堂時間。數學科課堂教授平衡和對稱;常識有機械和槓杆原理;電腦科有Scratch、App Inventor,尚缺的連接課堂要點。平衡各科課堂內容後,共識是運用常識科導修課,並協調其他科目教師,調整當日功課量作整體配合,如此一來,全學年課堂總數約24堂,按學期分三個階段,每階段約有8堂。

    每階段會以兩堂時間作導入,講解現今世界的海陸空交通工具設計,重溫相關的科學及科技知識,如閉合電路等。其他時間教師會從旁引導學生們自行設計,真正實踐讓學生解決困難。因此學生有足夠時間自行探索、討論和思考。

    具備新元素的課堂,吸引學生外,也吸引教師。李副校長表示,其他教師現時會前來參觀,此類新教學方式的課堂。
    具備新元素的課堂,吸引學生外,也吸引教師。李副校長表示,其他教師現時會前來參觀,此類新教學方式的課堂。
    無物料指引下,學生能嘗試更多,有學生就分別以膠袋和膠樽實測物料載物的特性。
    無物料指引下,學生能嘗試更多,有學生就分別以膠袋和膠樽實測物料載物的特性。

    師生同進新階段

    那如何讓學生學會解難和協作呢?他講解課堂編排上,將所有六年級學生分為空陸海三組,每組約8人,最終以班為單位參加比賽,如此編排學生能在班內交流知識。還有一個課堂設關鍵,就是每關難以由一人獨力完成,加上無做法指引和無物料供應,令學生需進行測試和討論。

    不過,這樣的編排是否會有不成功的作品,他表示:「其實學生製作成品不是必然要達到的目標,最重要是讓學生學習思考,例如學會討論做不到的原因是甚麼?設計出錯?分工問題?還是沒有管理時間?新課堂設計能培養學生具備未來所需能力之餘,初步觀察學生還學會時間管理、熟悉安全守則等,這些都是其他課堂較難培養的價值觀。」學生之外,教師在課堂的教學方式和態度也隨著作出改變,教師們不再需要全程指導,能花更多時間於課堂設計,甚至能觀察學生。

    無物料指引下,學生能嘗試更多,有學生就分別以膠袋和膠樽實測物料載物的特性。
    無物料指引下,學生能嘗試更多,有學生就分別以膠袋和膠樽實測物料載物的特性。

    空中運送需邏輯思考

    接著陳迦志老師描述整個課程設計細節,每班分為空陸海三組設計所需作品,最末每班一起參加比賽。空中任務是需操控遙控直升機,此項目單是操控已十分吸引。當中直升機需編程,以控制飛越路線,比賽時還會加上障礙物。解難至少有兩項,同學需要思考如何在水平視野上看不到的點,尋找電池並送回,以啟動一下關的電池車。換句話說,學生需考慮如何運用光折射方式尋找物件,至於取回電池的方式,有用夾或拖等方式取物,亦有用磁鐵取物。

    學生要控制直升機完成任務,必需有清楚的邏輯思考。
    學生要控制直升機完成任務,必需有清楚的邏輯思考。

    水陸重運用科學知識和策略

    陸路電動車看似簡單,但要能載送會滾動的扭蛋,而且需要將不同分數的拯救對象送至下一站,講求策略和設計。還有電動車於運送時,若要不跌出扭蛋,就需要控制車速和車架載物方式,而車身長短、車架闊窄也有影響。海上救生船的設計最講究,單是選定和組裝不沉載物的物料,並需鑽洞安裝引擎,對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洞太低船身會入水,太高的引擎
    角度需技巧調整。

    學生們坦言曾以為黐實膠樽作船身就可以,但當加入摩打時,船出現自動解體。相片中學生們經討論後,正嘗試其他組裝方法。
    學生們坦言曾以為黐實膠樽作船身就可以,但當加入摩打時,船出現自動解體。相片中學生們經討論後,正嘗試其他組裝方法。

    二年級學生學會運算思維

    至於陳老師如何看待STEM學習?他表示大學修讀的是STEM,當時教授曾說STEM應能培育出靈活運用知識技能的學生,是次課程設計正是以螺旋式方式,讓學生一步步實踐及改進。此外,他認為有充足時間會是自學的成功學習條件,曾有二年級學生在中午休息時間,因興趣自行學會逃離迷宮,當中反映出同學懂得運算思維的程序觀念。他認為沒有既定的學習課堂,雖然會有較多的犯錯或失敗經歷,但真正生活何嘗不是Try and error(反覆試驗,從中學習),當學習能做到有效反思,對學生來說更有意思。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