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成都博物館讓我看到有關皮影戲的專題介紹,令我大開眼界。皮影戲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加入了資訊科技工具的應用,令皮影戲頓時變得既精彩又有趣。
現代的皮影戲早已結集了常識科課程的「光」、「聲」、「電」的單元範疇,認識皮影戲作為主題學習既可以配合學校 STEM 教育,又可以認識當中視覺藝術的元素,更可以學習中國獨特的傳統文化,可算是一舉三得。
皮影戲中的科學
光是直線進行、光能穿過透明的物件,但穿不過不透明的物件而產生影子,穿過半透明的顏色表面會產生有顏色的影子。皮影戲就是利用了光的特性,把皮影公仔的影子投射在屏幕上,然後配合公仔不同部位的活動及聲效來進行演出。
[row][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 [/row]
傳統皮影製作存在運算思維
傳統皮影公仔的製作,就是按照公仔的活動位置、範和程度而分拆成不同的部分,以皮影的人偶公仔為例,頭、身、手、腳會分成不同獨立的部件,而手和腳亦會再分上臂、下臂、手掌、大腿、小腿及腳掌的部件,再利用窩釘把不同部分連繫作為皮影公仔的活動關節。
[row][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 [/row]
在皮影戲中會加入不同的背景,有時候會把有皮影背景貼在布幕上,為了增加立體感和層次感,更會利用皮影公仔、背景或物件和布幕之間的距離來改變投射出影子的深淺遠近。
皮影戲的舞台結構正是是把大問題拆解成不同的小問題,分別處理後就能把大問題解決,是編程中常用的 Object Oriented (物件導向)程式設計方式。
[row][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double_paragraph] [/row]
皮影人物製作的工程
早在中國的清朝,藝人已經在幕後操縱著皮影人物的同時,再加入音樂和歌唱方式伴以演出,可說是電影的始祖。大部分皮影戲的公仔材料都是牛皮,利用刮刀把牛皮刮薄,同時把公仔線條刮在牛皮上,通過人物剪影的活動來表演故事情節。
傳統皮影加入新科技
現代的皮影戲還會加入電腦的動畫及動態背景,有助加強戲中的互動效果,有時更會被攝制及加以製成動畫,於電影上放映。
STEM 教育已經不再是只留在課室裏坐著學習,應該是走出課室,多利用博物館等社會資源,跨物件合作組合應用,這就是學習創作的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