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The Mentor】巨人衰落-日本科技巨頭倒下之故

    Yau Kan
    Yau Kan
    香港長大,英國受教育,國際 IT 機構管理崗位 35 年。以家庭與事業並重為主線,以對同事顧客、家人同樣負責任,以人和事的和諧為關鍵。現學習多點享受人生。

    大環境轉變
    日本在第一、二次大戰後,得益於種種政治和經濟因素,從 50 年代開始經歷 30 年高度發展及增長,直到 1991 年日本經濟泡沫爆破為止。目前,日本絕大多數著名跨國大企業,都是發跡於這個「日本戰後經濟奇蹟」時代。
    好景不常,市場大環境在剛過去的十多年,又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興市場迅速崛起,特別是「金磚四國」、南非、越南等國家,不單帶來顧客和生產市場的改變,同時也成為日本企業的全新競爭對手。在本土經濟及市場的重大改變上,日本大企業應付形勢的轉變,出現力有不逮。
    過去日本品牌的產品,憑日本製造的高品質與可靠性,就算價錢較高,都贏得顧客的支持。愈來愈多日本牌子改為在成本較低的離岸國家地區生產後,此光環也變得黯淡,中國、南韓的產品水平也陸續提高,特別是家電,此消彼長,日貨也失去了特色和競爭力。
    企業與文化影響
    日本企業未能適應快速環境轉變,除了經濟結構不合理、體制僵化外,也跟當地的「政府主導型經濟體系」有莫大關係。例如在政府的安排下,日本的電訊基建都有條理地由 NEC 和富士通作研發、製造、銷售與服務,「只此兩家、別無分店」,獨家經營的電訊供應商 NTT 亦只從這兩家採購設備。
    企業習慣依靠政府的安排、干預和保護,好處是利於栽培各自核心優勢產業,在既定地盤中安心發展,減少因競爭衝擊的損耗。長期如此,抑制了企業的自主性和危機意識,逐漸失去活力,封閉保守。
    日本民族優越感加上抗拒外來競爭的保護主義,可從各方面體現得到。外地手提電話無法在日本作國際漫遊,一直是人為的障礙,這荒唐情況要到 10 年前,當地接納 3G 標準才得以打破。微軟的 Windows 雖然征服全世界大部分桌面與手提電腦,但要經過三番四次的失敗和嘗試,才能打入日本市場。日本有企業用語——加拉巴哥現象(Galápagos Syndrome),就是以進化論中與世隔絕的加拉巴哥群島生態系統作為自我警告,別過分排斥外來產品,形成孤立市場的險境。這似乎無效。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