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聽聞過,某公司表面生意不錯,有一天卻因現金周轉不靈而結業,所以做生意最重要管理好現金流。
周轉不靈
若某公司收入及純利每年皆穩步上揚,經營現金流卻每況愈下,甚至不斷流出,這現象按理並不正常。大多於會計上可視為收入的生意,不一定即時可收到現金,有些是給了客戶數期,俗稱賒數,會計上稱為應收帳。若公司收入的不少部分是應收帳,收到的現金不夠付日常開支,包括:員工薪金、租金、水電等。再者,一旦向供應商付帳不果,得不到賒數,便容易出現表面賺錢,營運現金卻流出的情況,繼而需要向銀行借錢周轉維持運作。
若此情況持續並惡化,公司便需向銀行借更多錢,上市公司則可透過配股或供股作股權融資。不過,凡事總有盡頭,當銀行拒絕再借,股東不再支持,公司便很容易進入財困階段。
停牌風險
有些公司利用會計手段,將一些問題隱藏在財務報表細節中,非資深財務投資者,難於察覺。不過,又不是所有公司會這樣做,若想避免上述提及的情況,只需在年報中,先看綜合損益表的收入及盈利,再看綜合現金流報表的營運現金流,便可發現當中是否有隱憂。若翻閱年報也嫌麻煩的投資者,只需瀏覽一些免費財經網站,亦可找到相關資訊。
有一間停牌一段時間的上市公司,停牌前幾年便屬於這種狀況,可是有數間國際性投資銀行當時仍建議買入,豈不諷刺?有朋友問,既然發現此問題,為何不即時沽空?更諷刺的是,公司有此潛在問題時,縱使有評論曾提出質疑,股價也可持續上升,就如經濟不好,整體股市也可上升一樣。若沽空也存在風險,最好的方法還是避之則吉。
或許這樣會錯失機會,可是若選擇繼續買入有問題的公司,一旦公司手持的現金流到了盡頭的一天,要清盤而停牌,很大機會面對投資全輸風險。至於何時會停牌,當然不能預計,搏還是不搏?自行打算。若「有幸」遇到,明知故犯,千萬別 埋怨。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