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盛行之後,願意學習倉頡輸入法的人似有減少跡象⋯⋯手寫輸入已經完全成熟,語音輸入同樣兵家必爭,即使完全不懂打字,也不用擔心無法表達自己了。
不過,懂倉頡還是有優勢的──至少在鍵盤被淘汰之前。由於倉頡輸入法沒有版權費,任何系統都可以免費提供,但可能亦因為如此,不同系統提供的倉頡輸入法亦會有所分別,Windows 用家轉用 Mac 輸入中文,可要先適應一下啊。
最明顯的分別,莫過於同一個字有不同的取碼!皆因 Windows 提供的倉頡輸入法是第三代,而 Mac 則是第五代。「新的當然比舊的好」,但由於不少用家在 Windows 全盛時期已學會了第三代,微軟便乾脆保持不變。相反 Mac 很早已決定選用第五代,但為方便 Windows 用家適應,有時又會嘗試同時兼容第三代⋯⋯最新的 OS X Yosemite 在這方面算做得不錯,但我卻不會忘記有些 OS X 版本「兩頭唔到岸」的痛苦日子。大家決定選用的話,只要進入「系統偏好設定>鍵盤>輸入方式」,即可自行增刪各種輸入法。
兩代輸入法我都認識,而我自己較喜歡第五代,因為它改進了一些第三代的取碼規則。最令我擊節讚賞的,莫過於「贏」字,平日大家不難在刊物中發現變了「嬴」字或「羸」字,因為取碼太相似(全都是卜口月×弓)、字形亦太相似;到了第五代,這幾個字的「外殼」變成複合字,只取兩碼(其實第三代已經把上半部「 」定為複合字,否則這幾個字的取碼會完全一樣!),餘下三碼留給「內涵」,打錯字的可能性便低得多。
Mac 中文輸入有一項特點是一直不變的:行內打字(Inline Input),輸入字碼和「上字」都在同一行內進行。但到需要選字的時候,系統就不得不另開「候選字視窗」了。大家可根據畫面大小和自己的習慣,決定要水平還是垂直。
啟動「顯示關聯字」,打字時便有「聯想」功能,進一步提升輸入速度。但是根據我的經驗,如果大家在倉頡拆碼方面沒有難度,關掉這項功能反而更好⋯⋯ |
⋯⋯尤其是 Yosemite 似乎像 iOS 8 一樣,加入了 QuickType「智能估字」功能,其關聯字庫會被網上太多人用錯的字詞「污染」!例如想打「崇」字但打錯了「鬼鬼祟祟」的「祟」字,竟有「拜/光/尚」等明明是錯的配詞!在系統能更有智慧地剔除這些錯誤之前,唯有靠大家自己「執生」了。 |
倉頡雖有中文標點符號的取碼,但總不成每次用「重難日木」來輸入一個句號吧。不同系統有不同的標點符號捷徑, 盡量記住它們吧, 會很受用的, 至少省略號再也不會變成這樣「。。。。。。」吧⋯⋯ |
倉頡難學?是的,所以不少朋友學會了「速成/簡易」便止步,無法更上一層樓。其實學會了「速成」,掌握的倉頡知識已超過一半,餘下的只要爭取練習、練習、一再練習的機會(例如不介意 WhatsApp 反應慢一點),不久便可以擺脫「速成」,享受真正的中文輸入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