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年《電腦廣場》因應當時個人電腦開始普及而出版,至今日出版第 1500 期,前後接近30 年的出版過程,每星期都提供最快及最貼市的電腦消費資訊給讀者。這些年過來,《電腦廣場》也經歷不少變化,由免費刊物變收費刊物,由單一刊物變成一書多刊再變回今日的一冊出版,再加上網上內容由過去以輔助宣傳為主要作用,到今日成為主要的讀者接觸渠道,加上新的 YouTube 頻道《ZCOPE》針對較年輕觀眾,變化已不是刊物的內容,而是整個《PCM》的營運模式,將不能再以印刷媒體為中心。
29 年,以香港周刊歷史算是很長,而《PCM》以周刊出版的原因相當簡單,就是當年香港的雜誌市場以周刊作主導,而且周刊的廣告市場也相對月刊龐大(一年52 期 vs 12 期),加上周刊可以每星期更新資訊,相比外國常見的電腦雜誌以月刊出版,對新產品的發佈速度不及周刊快,所以那時周刊相當受歡迎。而《PCM 》也保持以周刊形式出版,直到今時今日。
沒錯,心水清者,定必看到以上兩大經驗,讓我們有所啟示:第一是讀者看最新的科技資訊,已經轉投網上內容;第二是以更新速度,周刊也不及上網來得快,相反論詳細又不及月刊!作為創刊編輯,現在也終要正式宣佈,1500 期的《PCM》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句號。但我們不是「摺書」!而是往後會 轉為月刊形式出版,而第一個《PCM 月刊》的出版日期就是—— 7 月15日。
在籌備期間,有人會問,何不直接放棄印刷媒體?無謂揹上出版刊物市場 困難的風險。的確,要維持月刊,某程度是一份心結,更大程度是一種責任,香港仍有不少讀者或場所,需要有印刷刊物,例如圖書館、屋苑的住客會所、 公司、學校等等,而且很多觀看《PCM》已久的讀者,也習慣了紙媒的出版模式,所以保留印刷版仍有需要;而第三個原因,這是香港這個一直被視為最容易接受新科技產品的消費者市場,都養不活一本電腦雜誌?香港未來大搞創新科技產業,一本本地製作的科技資訊刊物也沒有?實在感覺太怪!
今期,也是小弟最後以編輯總監的身份撰稿,29 年來,放在工作上的時間實在太多,周刊的出版流程,加上每星期要處理的產品測試數量多得驚人,想做好工作,只好犧牲個人與家庭相處的時間。也許趁著 1500 期這個句號,將往後的月刊和網上內容,交予年青一輩的同事主導,對他們而言,是機會;對讀者而言,有希望《PCM 月刊》可以有新的形象見大家。
今期的 Cover Story,名為「1500 We Together」,會訪問好多位在過去 29 年來,一直並肩在香港科技界出力的好朋友,分享在不同科技領域上,過去印象最深,以及未來會發生的科技新趨勢。
7.15 《PCM 月刊》再見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