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剛剛出爐,香港在全球排名跟去年及前一年一樣,總算能夠保住第7位,當環顧四周的對手後,便應該更清楚現時的形勢是何等惡劣,表面上我們有「滬港通」優勢,但實際上我們在「金融」的競爭力已大不如前,由第一位跌至第三位。
報告中提及香港唯一優勢是在基建方面仍然繼續超越全球第二的新加坡,反映香港在各方面的運輸設施仍十分完善,但要明白基建只是硬件, 能夠以金錢及相關資源追上,相反,我們的基建若然不能與時並進去更新和改善,最終只會被其他地區追上,筆者擔心我們的高鐵及未來航空業發展包括機場,將有可能成為未來競爭力下跌的主因。
若談到不足之處,報告中最值得關注是香港現時面對營商困難,整個社會缺乏創新能力,而政府的表現亦有點「乏善足陳」,當中特別指出政府表現官僚及缺乏效率,對於這點,筆者認為一直是政府做事欠缺透明度,從而失去市民的信任。試想以今天的科技,市民要獲取有關社會上發生的大小事亦能足不出戶,政府回應市民及傳媒時,往往顯得「顧左右而言他」,令公眾只會聯想到是否有所隱瞞,相反,若然每次都是政府以第一時間第一身詳盡地交待,相信部分疑慮能否一掃而空。
近年全球不少政府均採用電子模式,香港在這方面發展相對保守,至於發展電子政府的原因很簡單,既可以發展成綠色無紙化政府,減低營運成本,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能夠在透明度增加下大大提升,避免更多官僚主義出現,更重要是政府能夠透過有效的電子平台發放資訊及跟市民作互動的溝通,從而令政府運作的透明度大大提升,愈透明的政府愈顯得無私,因而更能夠獲取市民信任,令政府推行新政策時得到支持和諒解。
要發展電子政府,並不是發表三言兩語「單向式」的網誌文章便可,面對今天的科技,市民已經更願意發聲,問題只是特區政府是否願意行出第一步?在網絡世界跟市民清楚交代和回應,若然能夠將政治助理的職能加強,負責代表其政策局與市民在社交平台等溝通,相信能夠更清楚及了解市民的想法,而大部分政助年紀較年輕,更適應網絡世界的運作。
總結,要提升香港在全球競爭力的表現已經迫在眉睫,單靠商界及普羅大眾的支持並不足夠, 最重要是特區政府有足夠的視野,制訂適度有為的政策,帶領 700 萬人走出困局,而提升政府透明度去獲取市民信任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