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Pokemon Go》,幾乎洗了包括 Facebook 在內的各大社交平台一個星期的版,香港人想玩未有得玩,但媒體就已經急不及待用自己的方法搶試各種玩法和密技,還加上來自世界各地關於《Pokemon Go》的瘋狂新聞!對不知就裡的人可能會覺反感。手機遊戲的壽命好短,很多課金的手遊能夠維持到半年受歡迎成績已算不錯,能夠經過幾年仍吸引到玩家課金更是寥寥可數。《PokemonGo》能夠爆出,有人撥冷水說這只是一種潮流, 但《Pokemon Go》引申出來的化學作用,Pokemon 卡通角色一向極紅,不少美國的中年人都是看 Pokemon 大的,如今有個「極度真實」的遊戲,自然顯得有興趣。另外,此遊戲是任天堂從遊戲機轉型手遊的首個項目,雖然最終此遊戲不是由任天堂直接開發,但大家都當成是任天堂的佳績, 短短幾日股價就上漲 75 億美元。不過,任天堂的收益遠遠不只於此,從已經發佈和不同人士試玩 《Pokemon Go》的報告,《Pokemon Go》的商業營運模式絕對不只手遊課金般簡單。
可加入賣廣告功能
《Pokemon Go》最基本的玩法,玩家收服了精靈之後,還可以透過內裡應用程式購買道具或更多精靈,這是一般課金手遊的做法。但有開發人員發現,《Pokemon Go》程式碼內,內置了如「麥當奴」等店鋪等名稱資料,而程式內的圖片素材庫內,也發現有「麥當奴」的標誌。
如果沒有估計錯誤,《Pokemon Go》將來最大的收入來源,可能是來自廣告,又或者跟不同零售商的合作,在某些特定商店或商場放置特別版精靈,就可以隨時吸引數百、甚至過千位「訓練員」到來。事實上,《PokemonG o 》的廣告贊助方式,過去 Google 也曾做過,在 Google Search 和 Google Maps 都加入過定位廣告, 但吸引到顧客有限。不過《Pokemon Go》現時版本雖然未有正式開放廣告贊助,但過去一星期,有美國的零售商因為有精靈到過其店鋪影響了客流量,據《 紐約時報》報導,有薄餅店曾經透過在《Pokemon Go》遊戲購買「引誘器」吸引精靈到來,業務竟增長了 75%。
大量用戶群變社交平台
《Pokemon Go》另一個大商機,就是會員的社交平台,據網絡流量監察網站 SimilarWeb 提供的數據指出,《Pokemon Go》在短短上市幾日,美國的 Android 用戶花在《Pokemon Go》的時間,已經超過了WhatsApp 和 Instagram,甚至接近美國最多人用的 Twitter 軟件。SimilarWeb 的數據反映,美國有 2 億名智能手機用戶,當中 60% 是 Android 手機,在 Google Play 上,每日就有 600 萬個下載,iOS 方面暫時蘋果仍未公佈數據,但相信比例也相當高,絕對是一個不小的社交平台。
© 2020 Plug Media Service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