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Web3 嘉年華」看行業發展

Sam 許健生
Sam 許健生
WebX 產業聯盟創會會長 有超過 25 年傳媒及企業管理人經驗,熱愛媒體工作並致力於推動新媒體和資訊科技發 展。曾任「香港電腦商會」主席,港、台傳媒企業高管、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顧問及 節目主持,現從事新媒體廣告及數碼產品零售業務。許先生於 2016 年度獲選為香港「數碼英雄」。

2025 年 4 月初,「2025 香港 Web3 嘉年華」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作為亞洲地區最具影響力的 Web3 行業盛會之一,此次嘉年華的宣傳文案中,「頂級專家雲集」與「國際視野」成為兩大賣點。然而,當活動正式拉開帷幕,現場的實際情況卻與宣傳中所營造的熱烈氛圍形成了鮮明對比。

展覽規模與參展人數

與去年甚至前年相比,今年的香港「Web3 嘉年華」無論是展覽面積還是參展專家的數量上,都有顯著增加。展覽面積擴大了 50%,近 400 位專家出席,數字上看確實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實際到會的人流卻呈現明顯下滑趨勢。又也許因會場面積大了,人流分散導致稀疏的感覺,與前幾年熱鬧非凡的場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許多予會者表示,與去年 150 多家展位乃至新加坡「Token2049 展會」的 300 家展位相比,今年參展商僅約 100 家。而人流除了開幕日及第三天較為人多外,其餘時間氣氛顯得較為遜色。

市場環境與行業內部困局

與往年有所落差的背後,既有市場環境的影響,也透露出區塊鏈行業內部的困境。首先,嘉年華舉辦期間正值全球貿易環境緊張,關税上升、市場行情低迷以及熊市初現,這些因素無疑對市場參與者的情緒造成了重大影響。

其次,2 月份舉行的共識大會已經吸引了不少重要的 KOL,部分人士選擇在更早的活動中集中亮相,導致主會場的參與度分散。此外,近期缺乏熱點話題、創新不足,以及項目過於關注價格而非底層技術,使得原本熱情高漲的行業精英們顯得心不在焉。

現場亮點與行業動態

儘管整體氛圍不及過去,但嘉年華現場仍有一些亮點值得關注。OKX 展臺依舊是人氣旺盛的少數之一,華人 MEME 項目 GMGN 也努力維持着話題熱度。然而,DePin、Solana、Sui 等此前紅極一時的賽道,如今亮相平平,更不見 BTC 生態圈的足跡,顯示出市場對應用場景與產業融合上的求新需求尚未完全提振。

Side Event 的熱絡社交

與主會場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嘉年華會場側邊的活動!超過百場的 Side Event。筆者好友 Live4Well 亦作為其中一個 side event 的主要贊助。三個專業 Panels 吸引了過百中外 web3 業界朋友參加。活動中 Live4Well 介紹了其項目今年的發展方向,其中「賞、里、動」、NFT 會員專屬優惠及健康數據上區塊鏈更吸引了多位潛在合作夥伴關注。

從技術黑客松、實戰論壇到夜間派對,無不展示了幣圈社交的另一面。從 CZ、孫宇晨與李林等一眾華人大佬的聯袂亮相,到現場 KOL 與業內人士口中對以太坊價格、各鏈賽道走勢的熱議,均印證了業內依然存在一種在泡沫與寒冬中掙扎求變的韌性。這種現象也引發了網友們的調侃,這次香港嘉年華更像是一個「KOL 人才市場」,VC(風險投資者)、項目團隊及新入場玩家在疲憊中尋找轉機,似乎過去牛市時期「群英會」般的盛況已難以重現。

深度對話:技術演進與行業展望

在這樣複雜的市場環境中,HashKey 董事長兼 CEO 肖風與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在主會場的圍爐對談,為整個嘉年華注入了一股熱烈而深刻的思考能量。

肖風與 Vitalik 的十年情誼

肖風在對談中回憶起與 Vitalik 的十年交情,從 2015 年在上海初次相見,到 Vitalik 為了融入中國社群而刻意學習中文,無不凸顯兩人對區塊鏈技術與生態共建的熱情。這種深厚的情誼不僅體現在個人層面,更反映出中西方在區塊鏈技術發展上的緊密合作與互鑑。

Philip McMaster – ESG 專家
William Bolduc,- 人工智能、智能體開發者

技術演進:從 PoS 到 Beam Chain

在技術演進方面,Vitalik詳述了以太坊從 PoS(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轉型至 Beam Chain 的技術演進。他談及 L1(Layer 1,基礎區塊鏈層)與 L2(Layer 2,擴展解決方案層)之間如何通過更緊密的整合降低開發成本並提升整體效率,讓區塊鏈生態在安全、隱私及擴展性三大難題上持續突破。

應用落地:追求「區塊鏈 APP時刻」

Vitalik 認為,當前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讓技術成果落地成為大眾應用。他以「區塊鏈APP時刻」作為比喻,認為若能像微信這樣讓用戶只需輕輕一按便能連接整個區塊鏈世界,那麼區塊鏈應用將會迎來爆發性增長。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徹底解決多個技術瓶頸,例如L1和L2間的數據同步、錢包安全設計以及降低中心化服務的信任成本等一系列問題。

肖風則提出,若 L1 能承擔更多基礎服務工作,讓L2可以變得更輕薄、易用,兩者之間的價值傳遞將更為合理,從而促使開發者與用戶在更大範疇內採用去中心化應用。這番對話無疑展現了華人社群在推動技術落地方面跨足傳統金融與新興互聯網應用的雄心與智慧。

Monin Ung, Mung Legal (專注區塊鏈、金融科技相關法律專業)
由左至右: Sam Hui , Joe Pan , Emil Chan , Devon Sin , Jefferson Wat

行業展望:從冷清到復甦

展望未來,雖然今年嘉年華現場人潮有所凋敝、議題聚焦於價格與市場冷卻,但這也正是熊市帶來的機遇期:當市場炒作減退、噪音消退之後,真正以技術實力與底層建設說話的優質項目才能脱穎而出。

RWA 與 AI:新興應用的試水

從 RWA(Real World Assets,現實世界資產)在金融領域的試水,到 AI(人工智能)與 Crypto(加密貨幣)結合後的創新應用,未來 Web3 將更加注重與現實經濟的結合,形成傳統金融、科技、應用服務多維融合的局面。此時,區塊鏈技術不再僅僅是資金遊戲的標籤,而是成為可信賴、低信任成本的底層網絡,支持數字身份、跨境金融以及全球價值流通。

香港的角色:政策與金融的雙重優勢

喺呢個轉型過程中,香港依然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早在政策面上,香港政府率先推動 RWA 試點、穩定幣監管及虛擬資產現貨 ETF 等措施,加上數碼港等機構撥出資金支援 Web3 生態建設,均透露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與科技創新交匯點的堅定定位。

香港身處中西交匯、擁有成熟的國際金融體系,正是連接中國 14 億龐大用戶市場及全球數字資產生態的重要橋樑。未來,隨着華人和全球開發者在區塊鏈應用方面逐步累積經驗,香港更有望承載東方智慧與西方技術雙重優勢,成為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創新的試驗田與示範區。

總結來看,2025 年的「香港 Web3 嘉年華」雖然在規模上有所擴大,但現場表現卻因市場熊市、熱點不足等問題略顯冷清。這一現象折射出當前區塊鏈行業從狂熱炒作向理性斟酌、從追求短期資本熱點轉向立足長期技術積累的歷程。

同時,肖風與 Vitalik 的深度對談,也讓人們看到了以太坊及整個 Web3 生態在未來仍充滿創新潛力和技術突破可能。展望未來,Web3 發展將更加注重實際應用與底層技術相結合,大眾化應用(即所謂「區塊鏈 APP 時刻」)將是驅動行業突破的重要引擎;同時,融傳統金融、合規監管與新興技術創新的趨勢也將帶來更多跨界合作機會。

在呢個大趨勢下,香港憑住佢嘅政策前瞻、金融成熟同埋中西文化融合嘅獨特優勢,將會繼續扮演全球 Web3 生態中心嘅重要角色,為全球區塊鏈技術應用嘅大規模落地提供堅實支撐同創新動力。加上估計香港在今年底將推出穩定幣及虛擬資產托管牌照等政策,定能再一次帶動本地 Web3 發展的熱潮。正如嘉年華現場嗰場熱絡但又充滿矛盾嘅交流所展示,市場冷暖、技術變革同全球合作始終交織在一起。面對機遇同挑戰並存。


總結

在呢個大趨勢下,香港憑住政府的政策前瞻、金融成熟,以及中西文化融合的獨特形勢,將會繼續扮演全球 Web3 生態中心的重要角色,為全球區塊鏈技術應用嘅大規模落地提供堅實支撐同創新動力。加上估計香港在今年底將推出穩定幣及虛擬資產托管牌照等政策,定能再一次帶動本地 Web3 發展的熱潮。正如嘉年華現場嗰場熱絡但又充滿矛盾嘅交流所展示,市場冷暖、技術變革同全球合作始終交織喺一齊。面對機遇同挑戰並存。


ZCOPE 最新影片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